自古以钱生钱才是真正的聚财之道,如果像范盛那样抱着金元宝舍不得投资,很难实现财富的增长。当别人的财富已经如参天大树,而他还是在原地打转儿。所以,学会投资,以钱生钱才配戴商人这顶帽子。
面对沈万三的收购狂潮,范盛最终也有些坐不住了,他一个人在屋里踱来踱去。作为苏州商界的老大,面对打上门来的沈万三,如果他再这么坐等下去,咄咄逼人的沈万三把苏州大部分的店都盘了去,那么,他在苏州的利益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不行,不能就这么坐等下去,即使自己不收购店铺,也得做点什么,绝对不能让沈万三就这么顺顺当当地收购苏州的商铺。他决定耍个小手段,煞煞这个外来客的威风,挫挫他的锐气。
范盛毕竟是在苏州长大的,家里又有那么大的实力,所以黑道白道都说得上话。他找了几个黑道朋友,如此交代一番,便沏一壶茶,等着坐看好戏了。
不用脑袋想都能猜到,该沈万三遭殃了,他盘下的一些店铺转眼间被砸了个稀巴烂。还没等到张士诚的军队进城,就遭殃了。这是什么世道,沈万三叫苦不迭。
而这几个地痞无赖既能拿到范盛的赏钱,又能从沈万三的店铺趁机抢些值钱的物品,心里那叫一个爽啊。
看着被砸坏的店铺,沈万三既心痛又纳闷,因为连他自己都搞不懂怎么就得罪了黑道上的朋友。
不过,这个插曲并没有打消沈万三在苏州收购店铺的念头,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店铺之所以被地痞无赖砸场,是因为自己没有大的靠山。从这一刻起,他就决定等张士诚打进苏州城后,背靠这棵大树乘凉。到时候看哪个不想活的还敢来搞破坏。
刚开始,范盛看到沈万三被砸的店铺还沾沾自喜,可接下来沈万三却丝毫没有收手的意思,这大出他的意料,他的那点儿高兴劲儿也转瞬即逝。
真没想到这沈万三怎么如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范盛想把沈万三排挤出苏州的愿望落空了,他想不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对付沈万三了。说到底,他也只是个商人,还没有坏到为了自己的私利要杀人放火的地步。
既然撵不走沈万三,那么只能拿银子往外砸了。沈万三可以收购店铺,范盛当然也可以这样做。但当他看看自己手里的银子,就又舍不得了。如果在太平盛世他会毫不犹豫地出手收购店铺,可这是在乱世,只有把钱握在自己手里才是自己的钱。搞投资,大都会有去无回,为他人作嫁衣裳。所以,范盛走了稳妥这步棋,守着他家祖传的老店,观看着事态的发展。
而沈万三这边也出现了问题:一来,范盛在苏州世代经商,树大根深,苏州阊门一带的一百多家店铺中有六十多家都是他开的。要想扳倒这个劲敌绝非易事。二来,沈万三已经收购了近二十多家珠宝、丝绸、瓷器等店铺,已经花去六百多万两银子,所以,手头所剩的银子不多了,周转起来有些捉襟见肘。
第一个问题可以慢慢来解决,而第二个问题迫在眉睫,需要赶快决断。如果就此罢手,凭借这二十来家店铺在苏州也能伸开手脚,打闹一番,但也只能是小打小闹,肯定不会像自己预期的那样成为苏州商界数一数二的人物。如果继续盘店的话,就必须筹备银两。但沈万三手里的钱也是有限的,如果再这样拼下去的话,只能变卖汾湖陆氏的祖产了。
何去何从?
沈万三一晚上都没有合眼,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他做出了决定:继续拼下去。因为他一直认为钱是死的,只有把钱用活了,才能钱生钱,变出更多的钱来。
做出这样的决定是需要很大魄力的,非常之人自有非常之处,这也许就是沈万三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巨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