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轻眉头紧皱,“闵宗师,你未免也太过无礼了吧。你确实是汤国的大功臣,但据我所知,你这个什么斩首什么行动有风险的吧,如果你不敌两个宗师,那我大汤下场如何,你承担得起吗?”
闵百川冷笑不止,张口反驳道:“听兄台此意是另有高招啊,如此看来,阁下是应投笔从戎,给家里人说一声,去军中谋一参谋啊,为何只能在这晚宴上侃侃而谈。”
小年轻脸上一阵青一阵红,这闵百川拐着弯骂自己没种,事后诸葛亮。要说这年轻人就是沉不住气,想给闵百川一记当头棒喝,却不曾想闵百川避重就轻,反手给了他一个大耳刮子。
闵百川没理都争三分,得理还能轻饶?随即开始说明:“试问阁下在兵败之时,还有别的计策能反败为胜吗?我在沙场厮杀的时候,你在干什么?我能赢,就是我够强,够凶,在战场上,就是谁大,谁恶,谁正确。退一万步说,你觉得战争,会和你讲如果吗?”
闵百川说的字字珠玑,一点不遗余力。气势不断攀登,在那名年轻人眼里,眼前的人表面上虽是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身后却是尸山血海,伏尸千里。小年轻吓得腿都在哆嗦,随后两腿一蹬,昏死过去。
“好!好一个战争不讲如果。”汤明鼓掌起身,对闵百川这句话很是认同,结果就是赢了就是赢了。过程不重要。千里奔袭,偷渡百清,直取王庭。谁听他闵百川不是惊为天人。
“臣有话要讲。”台下一位大臣举手示意。
汤明看了一眼,是个中立派的大臣。“准了。”
“臣想与闵宗师切磋一二,望陛下出题。”
汤明细想片刻,开口道:“既然全国上下一心战胜了安努,就以战争为题吧。”
“好,既是我向你提出切磋,那就我先来吧。”底下大臣绕场走了三圈。出声道:“也应不见降才杰,玉腕香尘日渐迟。君晓江山离碧海,弈棋凯旋信回时。”
“好诗,有点意思。这首诗叫什么名字。”汤明点头赞赏。
“回陛下,这首诗臣命名为《大胜》。”底下大臣跪拜回应。
汤明听见名字是喜不自胜,这首即兴诗确实应景,哄得汤明是龙颜大悦。
“那,现在到我了对吧。”闵百川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还用得着他让,他走路的时候闵百川就挥毫写完了。开玩笑,上下四千五百年年和你吹嘘呢?他们是初中生,那前辈就是保硕了。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峻险路。望汤都,意踌躇。伤心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言毕,在场人眼中泛起了热泪。是啊,兴百姓苦,亡也百姓苦,战争没有胜利者,至少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
对手依然是不放弃,“不,陛下,这诗无对仗无韵律,根本算不得诗啊,做不得数。”
闵百川脸上笑嘻嘻,心里那都是¥%@¥,这伄人眼见着比不过就想耍赖,不过这闵百川也是心里没底,他不是本地土著,他不知道这种文风是否被这里所承认。
汤明默默无语,不曾出声。许久过后,“绝句,配的上绝句。兄长,能否告知朕这首诗名为何。”
闵百川看见汤明的反应,大概也知道了,他应该不是从蓝星来的。这首诗是初中课本里的,九年义务教育无人能逃!
“老弟,这首诗我刚想好,并未起名,不如你来吧。”闵百川大方的把命名权交给汤明,倘若名流千古,人们不止记得闵百川,还有汤明。
汤明内心大为感动,“就叫他《民》吧,来人,把这首诗框起来,挂在朝中。我要让后世的汤君都给我看着,看看这黎民百姓要的到底是什么。”
闵百川释怀一笑,虽然小皇帝心眼不少,但确确实实真的是个好皇帝,相信在他的治理下,汤国一定会越来越好。
底下大臣都噤若寒蝉,这闵百川不仅武力过人,文采也非常人可比,短短几句阐述了民为政之基,盛世大兴土木民苦,乱世人命不如狗,民更苦。这是在直言汤皇无功,朝廷无为。可这汤皇并无半点生气的神色,并将之奉为瑰宝。可见不仅是闵百川本人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这首诗确实应是千古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