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丁奉估计还没出生,他完全是三国后期吴国顶梁柱。按历史记载应该是200年生人。
而这次文臣的发掘多是内部推荐的,大多数是士燮的手下,经过步鸷的推荐,参加了这次文武大会。
士燮主政的四十余年间交州大体上维持了安定局面,一时间许多中原人士纷纷南下交州避难,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学文化,促进了交州的繁荣发展。这一时期交州扮演了各路人才的集结地和中转站的角色,据当时的史料记载“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这其中毕竟著名的有刘熙、薛琮、程秉、许慈、刘巴、袁徽、牟融、康僧会等人。
而这次参会的简单介绍一下薛综,程秉,刘巴,袁徽等人。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三国时期吴国名臣,担任太子少傅,兼任选部职任。曾因公孙渊投降东吴而复叛变,孙权想亲自出军征讨,薛综上表劝谏而作罢。
程秉(生卒年不详),字德枢,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儒学家。起初跟随郑玄,后来北方荒乱而到交州避难,期间与刘熙考究五经大义,因此通绕五经。后来交趾太守士燮任命程秉为长史。吴大帝孙权听闻程秉的名声,于是以礼征召他,程秉到后,被任命为太子太傅。黄武四年(225年),孙权为太子孙登娶周瑜之女为妃,程秉以太常身份于吴郡迎候,孙权亲身上程秉的船,可见孙权对他的极为礼待。程秉又教诲孙登对婚后相处要尊重儒家礼教。后来因病在任职期间逝世。
著有《周易摘》、《尚书驳》、《论语弼》,凡三万余言。
刘巴(?-222年),字子初,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县一带)人,汉末至三国蜀汉时期官员、名士。刘巴少知名,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推举,刘巴均不应就。曹操征伐荆州,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曹操命令招降荆南三郡,不料先为刘备所得,刘巴不能复命曹操,遂远至交趾,又辗转进入益州。刘备平定益州后,刘巴归附刘备,为左将军西曹掾,法正死后接任尚书令。章武二年(222年)去世。刘巴博学多才,为刘备解决入蜀后的财政困难问题,又与诸葛亮等共制蜀汉的法律文件《蜀科》。为人简朴清高,退无私交,曹魏大臣陈群甚敬重之。所著录于《刘令君集》。
袁徽(153—252),字曜仁,豫州陈郡扶乐[今河南省太康市西北],袁滂子。郎中令、光禄大夫。为人正直,有勇有谋(《三国志》评价)三国时期魏朝官员,一生忠于曹家,反对司马氏专权,而遭忌恨。陈郡扶乐(今河南太康西北)人。以儒素称。时天下大乱,避难交州。
孙权知道这几位来投也是大喜过望,亲自设宴款待,并一一介绍给父王孙坚。因为江东地盘扩大导致各地官员缺斤短两,所以这次步鸷举荐的这几位可谓是雪中送炭,乐坏了众人。孙坚也没辜负他们的期望,统统以最低一郡太守之职安置下去。能力有目共睹,就看他们以后怎么发挥了。
因为鲁肃长期外派,孙权特意让孙坚留刘巴给他,为他专门打理门下产业。毕竟杂货铺和酿酒厂等各种国有工厂现在都是孙权打理。未免机密泄露,一直不能托付别人。这次有刘巴这个专业会计,以后会省下孙权不少时间。
就这样,这届合并了的文武大会圆满结束,又为江东提供了不少新鲜血液,大大增强了人才厚度。使得江东基业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