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鬼脸(1 / 2)

大易石荆州 半梦老人 937 字 2021-07-14

三、一张鬼脸

东门的鲫鱼西门的藕,

南门的包子北门的酒。

——这是荆州古城的特色,也是民谣。

在荆州古城生活了一辈子的人,都没听说过这个民谣,认为笔者胡编乱造,非也,且举一事实,也许您在荆州生活了一辈子,还真就没听说过。

荆州市古城墙内夏家台258号墓,2014年10月考古专家挖掘开启时,椁内竟然有4条鲫鱼干。这座墓,是战国中晚期一座中型墓,距今约2400年。

这个是事实,毋庸置疑。

鲫鱼、藕、包子,在本篇中暂不深究了,谈谈北门的酒,荆州北门的酒,是米酒,糯米酿造的那种,据说在三国时期,北门那一片方圆几十里地,全是竹林,当地老百姓以酿酒为主业,纪南城边一座泉眼,四季泉水不断,水质清澈无暇,酿造师取泉水与生糯米混合,以酒曲为引,灌入竹筒,使竹叶包扎密封,埋进泥土,一年为期,自成米酒。酒综合了糯米的发酵、青竹的芬芳、泉水的浸泡、岁月的浸染,浓郁而香甜。

中国很多传统制造业,已经失传,失传的原因是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缩短产品生产与销售的时间,就像神州大地华夏儿女如今吃的猪肉,90%的都是三月出栏,添加剂加激素,重金属混合玉米糠,猪粪绝对是深黑色的,连养猪专业户自己都不吃的,全部流通到了市场。

北门的大多数米酒也如此。

自称“佬米酒”,其实一点也不老,半熟的糯米加点酒曲,一周就出酒,能老吗?

味道自不用说了,与几千年前正宗北门米酒,相去甚远。

(八十年代初期,笔者有幸在纪南城一老翁家里,品尝过一次正宗的,宿醉。)

话说石荆州骑着摩托车往北门驶去。

北门有家酒楼,叫“楚留香”,三层楼,在北环与207国道三岔路口,建筑是南北派结合的产物,外观庑殿式造型——四面斜坡、一正脊、四斜脊,屋面灰瓦略有弧度,屋角、屋檐弧形上翘,雕梁画栋、金壁辉煌,却无亭台楼阁、轩榭廊舫。

北门的酒楼,少了正宗北门的酒,当然没有卖点,所以老板自创一派,在米酒里混合了一些蜂蜜、枸杞之类的玩意,号称“楚留香私房酒”,竟引来四方宾客,门庭若市,生意爆棚,进来“楚留香”,必一饮而快之。

酒楼的一层大厅一隅,是附近快递小哥们歇息的驿站。

石荆州和大易几乎中午都会在这儿聚,一是这儿中午有茶水免费,二是大易的妹妹易中花在这里做服务员,每天看一眼,彼此心安。

易中花芳龄二十二,模样端庄秀丽,但骨子里的村姑气质,掩饰不住,不过这些不影响石荆州对她暗地滋生情愫,一起青梅竹马长大的孩子,平日里嬉笑打闹惯了,大易和他妹妹居然没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