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发现了《周易》学术
第四章:《易传》后的“易学”,是对《易经》(今本《周易》加易传)的学术
第六节对今本《周易》和《易传》的总体说法
一汉代对《易经》(今本《周易》加《易传》)的总体说法
两汉时期,对今本《周易》的产生及内容又有了新的说法。
西汉孔安国作《尚书·序》里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这里对“八卦”的说法,与《系辞传》里的说法相同。
孔安国作《尚书·序》又说:“”八卦”之说,谓之”八索”……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
孔安国西汉人,孔子后裔,司马迁从孔安国问故。孔安国以治《尚书》为武帝博士。从《尚书·序》文来看,孔安国还是能分得清“八索”与《易》的不同。才说出先君孔子赞《易》道以黜”八索”的话。历史上孔子确实是阐述《易》(《周易》)的义理之学,而排斥把《易》当“八卦”筮术看待。虽然孔安国也认为伏羲始画八卦,但还没有妄说《易》(《周易》)与“十翼”是文王与孔子创作的说法。
司马迁所作的《史记》里对《周易》的产生,已有明确的说法了。《史记太史公自序》里云:“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
这到司马迁时,已把前人说的“伏羲始作八卦”,纳入到《易》里,称“易八卦”,“八卦”却成了《周易》一书里的东西了。司马迁的这种说法,对后世造成了极大的误解。而司马迁又明确落实《周易》是西伯(即文王)拘羑里推演出来的。这就是把《周易》落实到周文王头上的最早说法了。
在《史记日者列传》里以善卜者司马季主之口说的更详细:“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
《史记》里说的“伏羲作八卦”,是抄袭《系辞传》里的错误说法而已。《史记》里说的“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同样是在《系辞传》说法基础上的演义化。《系辞传》里只是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易》之兴,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
而并没有说是谁作了《易》(即《周易》)。可到司马迁却把《周易》一书的创作权给予了周文王。并且通过《史记·日者列传》里以善卜者司马季主之口说“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这种说法,足以说明司马迁所看到的并认为的《周易》,是今本《周易》而已。
《史记》里不但把《周易》(《史记》作者所认为的《周易》,是指那部卦爻式的《周易》)一书说是周文王创作的,而且也对《易传》(“十翼”)给于明确的说法。《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这司马迁不但把“八卦”归到《易》,是个承前启下的作用。汉代易学既是个庞杂混乱,又是个筮理混淆之说。
汉易学既扼杀了真实孔子的易学思想,又扼杀了战国义理释解《周易》的萌芽。
自先秦时期《周易》一书在社会上出现后,就出现了两种指向并运用于社会和生活之中。
一种是史巫以《周易》里所用的六十四个画符号,而派生出“象”并成为筮卜的方法与工具。在史巫的眼里把《周易》一书也看成筮术上不可分割的内容,把《周易》一书里的文句当作卜问吉凶的繇辞而运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