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评论》(七十九)(1 / 2)

附易》原创文章及译文

《周易》一书原创是有六十四篇文章组成的一部政治哲学书,原创《周易》是文章内容格式,并没有“六·九”这种作爻题的形式,当然也没有爻题一说。《周易》本不是卜筮之书,而是一部有六十四篇文章组成的哲学书。所以笔者恢复《周易》原创文本形式,而去掉史巫篡改《周易》而增添进去的“六·九”爻题卜筮格式来译《周易》一书。

第一篇《乾》原文与今译

代替,以下均同)

二、大地元始亨通,像雌马那样,繁衍顺承。(大地)正是君子的用武之地。君子先是有所迷失,后来得其主位。一方得到的利益,而用到另一方,怎能不平安吉利呢?

脚下踏着寒霜,预示着坚冰即将来临。延伸,方正,广阔,是大地的特征。君子不断的熟悉了解大地,无往而不利。大地蕴含着美德,孕育着万物。或在大地上从事耕作生产,无论田地成方,终而有始的年年有所收获。大地囊括万物,包罗万象,既无害处,也不求赞誉。广阔的黄土地,如同天的衣裙(无涯无际)。龙驰骋在旷野上,风雨滋润着万物。有了大地,才利于万物永久的繁衍与发展。

第三篇《屯》原文与今译

(原文)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困蒙,吝。童蒙,吉。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译文)

四、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是正确之道。

不是老师求教与童蒙,而是蒙童求教与师长。如同筮卜上讲的那样,第一次筮问,理应回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不恭敬地乱问,就不予回答。这是有利于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正确施教方法。开始对儿童启蒙教育,有利的做法是树立典范,但也不能脱离管束。若不这样,任其发展下去,就大失所望。披戴上勇士的甲胄,这样的人有出息,娶妻吉顺,是男子成家立业的根本。勤勉的对儿童施教,培养武士精神。若不亲身施教,就没有什么好处。受困于蒙昧无知,就会有耻辱。从儿童开始启蒙教育,这是很正确的事情。让儿童披上皮甲,击打锻炼,目的不是为寇,而是抵御外侵,保家卫国。

第五篇《需》原文与今译

(原文)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讼,元吉。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译文)

六、诉讼,应建立在爱民的原则上,并警惕堵塞争讼渠道,保持中正审讼的原则,则是正确的,否则就会造成冤假错案。这是彰显大人的贤德,而不是开疆拓土的事情。

虽不能把所争讼的是非坚持到底,小有错误;但息讼其结果也是好事情。争讼虽没有结果,但归附了其它城邑里逃亡来的三百户人口,没有过错。依靠祖业生活,将面临艰难,其结果虽然不错;但还要依靠从前的那种生产方式生活,显然不能实现了。虽然争讼没有结果,但应按过去的那样不可违背法令;安守正道,自然会有好的前景。依法行事,才是根本。而今,即使早上受到的封赏爵位,可到晚上就会被革夺失去。

第七篇《师》原文与今译

(原文)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比之自内,贞吉。比之匪人。外比之,贞吉。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比之无首,凶。

(译文)

八、邦国之间进行结盟,正确。是追根求源的根本原则,以及关乎长久的正确道路,没有害咎。而那些迟迟不来结盟者,是没有好处的。

有了真诚的爱,结盟到一起,没有害处。真诚的爱像缶里充满的美酒那样飘香四溢,最终会使不结盟的邦国前来亲附,这是非常好的举措。联盟之间和睦团结,发展的道路就美好吉祥。即使那些有过错的邦国,也应团结结盟。与外邦也应结盟,是正确的发展之路。彰显团结联盟之策,如同君王狩猎,还留下一面让猎物跑掉,这是网开一面,宽厚仁爱,就会使邦国间的百姓没有戒心,这是正确的路线与方针。结盟之间,若没有推选盟主,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

第九篇《小畜》原文与今译

(原文)

履虎尾,不咥人,亨。

素履,往无咎。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大君。履虎尾,愬愬,终吉。夬履,贞厉。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译文)

十、踩着了老虎尾巴,可老虎并没有咬人,是亨通的结果。

以朴素坦荡的胸怀,进入仕途,没有灾祸。若仕途道路平坦无险,就连不愿入仕的隐士也会参与社会活动,岂不是光明的未来。然而自身有问题,如眼睛有疾,还要勉强看视;瘸了腿还要勉强地去走路,踩着了老虎尾巴,被老虎咬了,岂不凶险。因为这些人是靠武力取得的君位,才是凶险的根源。

踩着了老虎尾巴,但能恐惧警惕,最终是吉利的,不会受到伤害。排除仕途上的障碍,还会有不少的困难。若行为审慎,遇事周密,而反复地考虑周详,政途就会大吉大利。

第十一篇《泰》原文与今译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