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清源话《周易》
第六章卦”筮术的历史源流揭示与批判
第五讲秦八卦筮术基础上发展出的新筮术——“八卦纳甲”筮术的建构
第一节卦纳甲”筮术的建构
我们通过上节讲述,应是史巫把《周易》一书的所用的那套符号和名称变成卜筮上的六十四卦符号及名称,和产生的八卦取象筮法相结合,终于建构出了八卦筮术。通过八卦筮术上的那套卦符号工具,以及把原初《周易》里的思想文章内容分割改造成繇式格式,装进那套卦符号里,成了便于筮卜的内容。
已知八卦筮术离不开六十四卦符号,这套筮卜工具,若离开了这套六十四卦符号,八卦筮术则成了无本之木。有了六十四卦符号,这套筮术工具就可任意装进去筮术内容。可装进去八卦符号取象,装进去挂辞和繇辞。有了这套算卦上的六十卦符号工具,就可把哲学的《周易》文章分割成筮辞,装进筮卜的格式里。同理若把《论语》里的文章内容分割装进卦爻式的格式里,史巫照样去用其文辞比类、附会人事上的吉凶。故有了这套卦符号和名称就可装进算卦的卦辞,如《连山》与《归藏》的卦书。有了八卦筮术上的六十四卦符号这套卜筮工具,终于在先秦八卦取象并结合卦辞,或爻辞的卜筮方法而改弦更张,也终于装进去了“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六亲生克”的八卦纳甲算卦术,成为2000年来人们痴心梦想窥视命运“先知”的不二法宝
我们已知中国占卜习俗源远流长,从《尚书》中的“西周文”里看到西周初期,周公还在用乌龟占卜。已知春秋后期,用蓍草起筮可以从“六十四卦”中得出某一卦,这就是“八卦”筮术的出现。“八卦”筮术是从“六十四画符号”中衍生出的筮法。也是将八卦取象分配进去“六十四卦符号”里,由此“六十四卦符号”演变成“八卦”筮术工具。
到战国后期龟占、八卦筮卜逐步从政治舞台上销声匿迹了,因战国时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又是诸侯王之间生存竞争的时代,是周王大一统连名份也不存在的时代了。战国是由诸侯公升格到王的时代,自然是诸侯王们争夺独霸天下的时代。
竞争生存的环境里必须促使产生理性的思维,故战国时代产生了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并成长出一大批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但战国时期的文化虽从神学思想中走出,却又走向王权专制思想里的时期。战国时期又是王权专制思想成熟的时期,战国晚期又是帝制运动时期,同时又是神秘主义思想产生时期。
虽然战国时期文化得到空前的繁荣,在诸子远离神学巫术的同时,却张扬了王权思想。而不同于欧州中世纪后期的文艺复兴时期,在对神权进行批判的同时,紧跟其后的是启蒙运动。欧州的思想家们,再接再厉的是对封建王权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才产生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学说。
秦灭六国,走向专制一统的帝王时代,没有了争鸣,只有的是文化上的专制。连不符合帝国统治的诸子百家的书籍都要禁止、毁焚,那里还会有新的思想产生,自此中国进入了比欧州中世纪还要中世纪的最漫长的黑暗时代。
中国的社会,从此停滞了,思想界里从此缰化了。正如西方的大哲学家黑格尔做为旁观者对后封建的中国所说的:
“在个别的国家里,确乎有这样的情况,即它的文化,艺术、科学,简言之,它的整个理智的活动是停滞不进的。辟如中国人也许就是这样,他们两千年以前在各方面就已达到和现在一样的水平。但世界精神并不沉陷在这种没有进展的静止中。”(《哲学讲演录》第一卷[德]黑格尔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印刷第8页)
黑格尔在十九世纪里认为的中国同它两千多年前是处于一样的水平。这不能不认为黑格尔说的正确。甚至说,在文化思想上还不如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实际是在倒退了。而只有一种文化现象,也许黑格尔并不知道。中国神秘文化上的术数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壮大。
到汉初,正如《汉书·艺文志》里的说法:“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从《左传》一书中反映,春秋时期既有把《周易》当筮书而用之筮卜,也有“八卦”筮术自成体系内容的筮书(如《归藏》)而用之筮卜。
而大一统专制秦帝国时代,除保留卜、医、种树之书籍外,其它均为禁焚之列。这就是文化思想上倒退的表现。
秦不禁筮术,才有了知识文人用武于筮术的天地,也才有了汉朝筮术“易学”上的大发展。即被后人称为汉象数易学。实际是新的“八卦”筮术学,这被称之谓汉象数易。这里的《易》就是广义上的称谓,不能单指《周易》,而是代表先秦发展起来的“八卦”筮术“易”。如“三易”之说的那些筮卜易。即在“八卦”基础上推演出的新的象数易学。
两汉的“八卦”筮术易学(或称象数易学),如能说的清楚,本身就得写一部专著。我们只抽出西汉京氏的“八卦”新筮术来说一说。因为京房创立“八卦”纳甲筮法,对后世的算卦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到今天为人算卦的,就是以京房建构的“八卦纳甲”筮术的基础框架。
京房此人《汉书》有传,并留下有《京氏易传》。并且《汉书》、《后汉书》中的《五行志》里还引用了大量的《京氏易传》的占测辞。而唐《开元占经》里也有大量引述《京氏易传》里的占辞。京房可以说是西汉筮术学上的集大成者。又是“八卦”新筮术的鼻祖。
《四库全书总目·京氏易传》提要中说:“《京氏易传》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汉京房撰,吴陆绩注。房本姓李,吹律自定为京氏,字君明,东郡顿邱人。受《易》于焦延寿。元帝时以言灾异得幸,为后显等所嫉,出为魏郡太守,卒以诛。事变具《汉书》本传。绩有《易解》已著录。房所著有《易传》三卷,《周易章句》十卷,《周易错卦》七卷,《周易妖占》十二卷,《周易占事》十二卷,《周易守林》三卷,《周易飞候》九卷,又六卷,《周易飞侯六日七分》八卷,《周易四时候》十卷,《周易混沌》四卷,《周易委化》四卷,《周易逆刺占灾异》十二卷,《易传积算法杂占条例》一卷。今惟《易传》存。考《汉志》作十一篇,《文献通考》四卷,均与此本不同。然《汉志》所载古书,卷帙多与今互异。不但此编,《通考》所谓四卷者,以晁,陈二家书目考之,盖以《杂占条例》一卷合于《易传》三卷,其为四卷,亦不足疑。惟晁氏以《易传》为即《错卦》,《杂占条例》为即《逆刺占灾异》,则未免臆断无据耳。其书虽以《易传》为名,而绝不诠释经文,亦绝不附合《易》义。上卷,中卷以八卦为八宫,每宫一纯卦统七变卦,而注其世应,飞伏,游魂,归魂诸例。下卷首论圣人作《易》揲著布卦,次论纳甲法,次论二十四气候配卦,与夫天地人鬼四易,父母兄弟妻子官鬼等爻,龙德虎刑天官地官与五行生死所寓之类。盖后来钱卜之法,实出于此。古项安世谓从《京易》考之。世所传《火珠林》,即其遗法。以三钱掷之,两背一面为拆,两面一背为单,俱面为交,俱背为重。比后人务趋捷径以为卜肆之便,而本意尚可考。其所异者不以交重为占,自以世为占,故其占止于六十四爻而不能尽三百八十四爻之变。张行成亦谓卫元嵩《元包》其法合于《火珠林》,《火珠林》之用祖于京房。陆德明《经典释文》乃于《周易》六十四卦之下悉注某宫一世、二世、三世、四世、游魂、归魂诸名,引而附合于经义,误之甚矣。”
这“提要”把《京氏易传》及其内容性质说的非常清楚,也客观公正。可见虽名称是《易传》,而内容并不是诠释《周易》与《十翼》这些“经”文的。《京氏易传》实属“八卦纳甲“筮术,与《周易》一书的义理没有任何关系了。从文献中所反映,京房在“易占”上是煞费苦心,创作了那么多“占术”,并以《周易》为名称,可见《周易》在汉人眼里,成为巫术之源了。所保留在《汉书·五行志》与唐《开元占经》里的那些占辞,并不是《京氏易传》三卷本里的内容。那些应是京氏“妖占”或“占事”中的占辞。京氏虽打着《易传》名称,而内容与其之前产生的《易传》不相同。京氏“易传”实属八卦新筮术,并不是解释今本《周易》一书的义理。且是在前人的八卦筮术基础上彻底改造出的八卦纳甲筮术。京房是要建立一套包罗万象的占验之学,以“八卦”分八宫卦变为根本,系以世应、飞伏、爻辰、六亲、纳入天干地支等名目,以此想决断人事吉凶,即想窥视人事上的“天机“。我们且看流传下来的《京氏易传》内容是何?
《京氏易传》里同样排列有六十四卦符号和六十四卦名称。
如《京氏易传》的《乾》>“纳甲筮法。这种古人创立的“数术”东西,实乃是巫术的东西。
总之,《京氏易传》与《周易》没有任何关联,虽是称“易传“但不同于传世《易传》,《京氏易传》并不是解释《周易》的。
今本《周易》一书,我们可知是从《乾》第一,坤第二,到六十四《既济》的这种排法。严格的讲《周易》一书无论如何排列,但六十四篇内容是相对的完整与独立。而《京氏易传》确把六十四卦符号与名称,按“八卦”名称分八宫,以卦画符号变化结构排列的。是从“卦”角度与“筮”内容排列的。《京氏易传》是从八卦筮术上按排六十四卦画与卦名称,并以“八卦”(即八经卦)为提纲挈领,按排进六十四卦。以“八经卦”为卦首,统领七卦,称为“八宫”。现列“八宫”卦全卦表如下:
八宫八经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