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十)(2 / 2)

2安阳苗圃北地遗址磨石上刻写有一个六联体符号,此出土物为商代晚期。

3中方鼎上的两个六联体符号,属西周早期。

4西周初期龟甲上刻写的一个六联体符号。

5陕西凤雏村龟甲上的一个六联体符号,属西周早期。

这五种不同器物上共出现有六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均是有十与八这种两个基础符号组成。

从这些属西周初早期材料上的六联体的刻画符号来看,其组成的六联体刻符的写法基本与商代晚期六联体刻画符号一样。可以说是有两个基础符号组合的。即有+与八所组合。

总之,西周初早期里的六联体刻符的刻写摸样与商朝时期里的六联体刻符刻写摸样保持的基本一样。

我们再来看属西周中晚期刻写在不同器物上的六联体刻划符号的刻写摸样。属这一时期的是东陈庄遗址出土的龟甲(西周早中期)。2陕西扶风齐家村考古发现的属西周中期的卜骨。3淳化县石板乡石桥镇出土的西周陶罐(西周中晚期)。4洛阳唐城花园发掘出土的西周陶簋(西周晚期)。这四个属于西周中晚期的不同器物,其上共刻写有23个六联体的刻符。这23个六联体的符号,基本是由ash与八这两种符号组合,而没有再出现像+的这种写法的符号,这说明自西周中期以后六联体刻划符号里的两个基础符号变成了ash与八,并以ash替代了早期像+的符号。

总之,我们看到属商周(西周)时期的不同器物上的三十五个六联体符号的刻写形状,可以说,总体是有两种符号组合而成。并且,组合成六联体符号的两种基础符号,也是一个有生成与发展的过程。

前面举例考古上所发现的属商代及西周时期出现在不同器物上的六联体符号,那么,我们再看一看考古上所发现的属西周以后,即东周至汉朝时期出现在不同器物上的六联体符号又是何种摸样。

下面所发的五个图例,给依次排序为12345r>

1图楚地祷祝简(包山楚墓竹简,战国中期)上的两六联体符号,写法是有两个基础符号一和八的组合。这竹简属战国中后期。这种在楚地出土大量祷祝辞竹简上有不少刻写有二个六联体符号。

2图《归藏》里的六联体符号写法(这一图例里的一边三个六联体符号既是)

1993年湖北省江陵县荆州镇王家台15号秦墓出土了一大批竹简,这批竹简里被研究者认为有《归藏》的东西,这座墓为战国晚期秦墓。从已公布的材料和有关研究成果来看,王家台秦简《归藏》编号者164支,未编号的残简230支,共计394支,总字数约4千余字。在这批竹简中,共有70组卦画,其中16组相同。除去相同数,不同的卦画有54种。卦画皆以ash与and组成的六联体。卦名有76个,其中重复者23个,实际卦名53个,此外,卦辞也有一部分重复。秦简《归藏》的卦画皆可与今本《周易》对应起来,卦名也与传本《归藏》、帛书《周易》及今本《周易》大部分相同。

3图书《周易》里的六联体符号(战国末期)

4图《周易》里的六联体符号(西汉前期)

5图经《周易》里的六联体符号(东汉时期)

从这几幅图里的六联体符号来看,唯有汉石经《周易》里的所组合的六联体符号里的两个基础符号有一个与其它四图的写法不同外,其它四幅图里出现的所组合成六联体符号的两个基础符号的写法则是一样的。即战国中期楚地祭祷简上的六联体符号;战国晚期秦墓竹简(《归藏》)上的六联体符号;战国末期楚竹书《周易》里的六联体符号;西汉前期帛书《周易》里的六联体符号。这四幅图并分属四个时期里出现的所组合成六联体符号里的两个基础符号的写法则是一样的,都是ash与八的写法组合。只是到了东汉时期这种六联体的符号,变成了ash与一一的写法组合,这种写法就是我们传承下来的那套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css="list-inline">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