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七篇(八)(1 / 2)

8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中西意识形态上的差异。首先说什么是意识形态(或称社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就是指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所谓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精神生活现象的总和,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从社会意识同经济基础关系的角度看,可以区分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凡是直接由经济基础产生和决定,为经济基础服务,并随着经济基础改变而改变的社会意识形式,都是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亦统称为社会意识形态,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以及绝大部分社会科学。这以上是来源于马克思哲学学说。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人们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过程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按照反映方式从形象到抽象以及抽象程度从低到高来排列它们的次序是、宗教,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哲学。我们这里不可能从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上做中西一一的对比,这本身是一个大的课题,也不是笔者所能够叙述得清楚的。我们只从宗教与哲学做简单的对比分析。

根据张光直先生的研究认为古代文明是所谓萨满式的文明。这是中国古代文明最主要的一个特征。(《考古学专题六讲》第4页)这里的萨满就是巫师,那么所谓萨满式文明也就是巫术式的文明了。我们就从原始的宗教ashash巫术说起。这里先引述西方学者对宗教文化的研究成果。

《金枝》一书的作者弗雷泽将人类的进化分为三个时期,巫术,宗教,然后是科学。(见《宗教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师宁译2005年版第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