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六)(1 / 2)

6

在《颐》篇出现了灵龟二字,却被一些大学问家视作《周易》是卜筮之书的证据。恰恰正相反,《颐》里出现灵龟的那段话,反映了《周易》是反对占卜,是提倡理性的有力证据。同样的文字句子,岂能有如此的认识差异呢?

《颐》里说灵龟,观我朵颐,凶。我们且看灵龟二字,出现在《颐》文里的含义。

灵龟二字,《辞源》里解释有二,一是指有灵应的龟兆,二是用以占卜的龟。《说文》巫也,以玉事神。屈原《九歌》中灵字很多,朱熹《楚辞集解》说谓神降于巫之身者也。灵是指巫,而龟就是占卜用的乌龟了。那么,灵与龟合在一起就是指巫师占卜。《颐》里的灵龟就是指巫占了。不过这里是要舍尔那灵龟。那么这舍尔是何意呢?恐怕是不难释读的。舍指放弃,不要。尔是第二人称代词,指你们,你的。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放弃掉你们的那些巫占迷信,应观察了解我们的口食生计已无法生活下去,将面临凶险。这无疑体现了《周易》的无神论思想。反对巫术占卜。而是让统治者(君子)把心思放到面对解决人口生计问题上。而不是摆弄乌龟去占卜求得神灵的兆示。这是作者反对统治者迷信活动,而不去从现实社会的实际去解决问题,那自然是凶的后果。《颐》篇是讲述人口生计问题。通篇是讲述休养生息的社会道理。这里虽出现了灵龟二字,恰恰是作者痛恨统治者只相信占卜巫术,是解决不了人口的生计问题。只有放弃那些占卜迷信,从人口生计的实际出发,解决好生计问题,才是由颐,厉,吉,利涉大川(遵循休养生息之道,虽有困难,但道路是正确的,有利于安邦治国。)的正确方针路线。这是《颐》篇的中心内容。《颐》篇是讲述休养生息的政治策略。如何解决生计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口号,自求口实。而自求口实的前提是政治上的休养生息的方针策略,即解决民生问题,应采取修养政策,而不是靠巫占卜通神所能解决的,这是非常理性地认识。《颐》里虽出现灵龟,而不是讲占卜之事,是要让统治者放弃掉那种巫祝占卜,应回归到理性的世界来,去解决人口生计问题。

然而郭沫若在他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里把《周易》说成是古代卜筮的底本;易经全部就是一部宗教上的书,它是以魔术为脊骨,而以迷信为其全部血肉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版第40页)郭氏正是把舍尔灵龟做为他以上观点的证据之一。郭沫若把《周易》定性的观点依据是从今本《周易》中归纳出根据有四r>

舍尔录龟,观我朵颐,凶。(《颐》初九)

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损》六五,《益》六二)

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大有》上九)

用享于帝。(《益》六二)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