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易经》作者又根据乾坤八个基本的卦,两个一组,错综配合,结果产生六十四个卦的三百八十四爻。这些观物取象的观念是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长期经验的积累,抽象概括的结果。他们把千变万化复杂纷纭的事物抽象概括为阴阳一对基本原则,并认为任何事物都不能不受阴阳总规律的制约。
《易经》在探索着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中国哲学史》第一册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7页)
这就是《中国哲学史》里说的《易经》第一个方面的哲学思想,且记这《中国哲学史》里说的《易经》,就是所谓的六十四卦爻辞已被定性为占卜方法比较简易,因为是周人习用的一种方法,故称周易的那个占卜书。即把《易经》定性为比商代甲骨文占卜简单的占卜书。这里又从占卜书中讲出三个方面的哲学思想来,比《辞源》里的说法更上一层楼。因为《辞源》里说的《周易》也叫《易经》,并且是包括了《易传》内容的,我们已知《易传》是被公认的哲学。那么《辞源》里说的《周易》是一部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还很难说这种说法不对。因为自秦传统上认为《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而到宋朱熹又十分明确的宣称《周易》是卜筮之书,而《易传》是义理。那么《辞源》把《周易》与《易传》合为一起下了定义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也许是说《易传》有哲学思想,而那些卦爻辞是占卜书。《易传》里的哲学思想是诠释卦爻辞的占卜之用的。谁能说《辞源》下的定义不对呢?而《中国哲学史》里已把《易经》定性为卜筮之书,又从这占卜内容里阐述其哲学思想,并且还认为这占卜书是一种十分朴素的万物生成的唯物主义观念。这与传统上的易学思想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说《易》就增加了时代的思想观念。《中国哲学史》成书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也就给其所谓的占卜书《周易》阐发出十分朴素的万物生成的唯物主义观念来。按《中国哲学史》的说法,中国的哲学是隐含在占卜里,想学哲学就从占卜算卦书中去发现,岂不是太荒谬的说法了?并且《中国哲学史》里所说的观物取象的观念的哲学思想内容,是出自其认为的《易经》里么?别忘了《中国哲学史》里说的《易经》是不包括《易传》内容的。那么其阐述的八卦名称与六个子女,那是春秋史巫占卜人事去凶时所运用八卦筮术以及《易传说卦传》里的东西。岂能混淆说成《周易》(《中国哲学史》里说的《易经》,实是指《周易》一书)里的内容。
《中国哲学史》里所阐述《易经》第一个方面的哲学思想,是八卦占筮及易学里的内容,并不与《周易》一书内容相干。《周易》里没有天、地、雷、火、风、泽、水、山八种名称,也没有六个子女说。也没有阴阳说,《周易》也不是抽象概括为阴阳一对基本原则而探索着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的。
总之,《中国哲学史》所说的哲学思想是从《易传》里以讹传讹的东西。那些所谓的哲学思想是《系辞传》与《说卦传》里的东西。可《中国哲学史》说成是《周易》里的东西。这说法可是出现在中国最权威的哲学史里。至于另二个方面的哲学思想也就不再引述了,实在没有必要了。但有一段话还是引述出来听一听经》中包括了一些科学思想和辩证法观点,但它没有摆脱神学的体系。它是通过求神问卜的形式,结合当时生产斗争的社会生活经验提供了一些符合科学精神的思想。(《中国哲学史》第20页)
通过这段话,要知作者说的《易经》就是指最早的《周易》,并且是占卜的就行了。占卜还有什么科学精神么?这一样是同传统上那样把《周易》亦筮亦理的双重性质看待。这巫师与哲学家成了一体的前后两个面,岂不怪哉!
我们且看另一位大学问家胡适对《周易》一书的性质说法,在他的被早年学界里称为一本划时代的著作而享誉很高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这样说道《易经》更不能用作上古哲学史料。《易经》除去《十翼》,只剩得六十四个卦,六十四条卦辞,三百八十四条爻辞,乃是一部卜筮之书,全无哲学史料可说。故我以为我们现在做哲学史,只可以老子,孔子说起。(《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著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二十页)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css="list-inline">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