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甲筮法》前言里又说看出,从春秋筮法到纳甲筮法,从蓍草演算到金钱演算,正是八卦象数符号所表达的对象,提供了它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力量《周易》筮法正是中国古代先贤在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诸多揭示和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在中国,古代人的认识完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周易》筮法的完善过程。(《纳甲筮法》刘大钧著齐鲁书社1995年版)
这话说的太动听了,把占筮的筮术(即迷信的算卦),美化成中国古代人认识世界的完善过程,真是羞辱了先秦那么多百家争鸣的学术理论家了,他们要在算卦(筮法)面前低下高贵的头颅。原来中国古代人认识世界的完善过程是通过算卦、批命这一巫术方式。这岂不是对古代先贤哲人的玷污,也是又一次对《周易》哲学的玷污。并且刘会长忘记了帛书《要》文里伟大孔子所发出的理性声音么?德行亡者,神灵之趋;智谋远者,卜筮之繁。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稀。
且不说刘大钧把八卦筮术以讹传讹说成是《周易》,不论如何美化八卦筮法,那不过还是封建帝王时代里的巫术,即迷信的算命术而已。即使招魂出来,已然引领不了世界的文化朝流,更无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与解放人们的思想。
刘大钧所讲的《纳甲筮法》与《周易》一书有关吗?实则与《周易》没有任何关系,可刘教授把《周易》与八卦筮术本为两个不同的概念给混淆为一体。他所讲的纳甲筮法是现在俗称的八卦算命的东西,不能看作是《周易》里的东西。所以刘博导讲的那一套,只能对现在街头巷尾算卦先生包装成预测大师们的学习算卦批命有帮助,即为迷信招魂外,有什么意义呢?
刘大钧在《纳甲筮法》简介里又说纳甲法进行占筮,在先秦文献中无明确记载,敝人在《周易概论》中曾指出》卦卦辞有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而《巽》卦其爻辞除有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外,又有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等等,作其补证,此足证《周易》作者已将天干纳入其占筮中了。故后人多以为《左传》、《国语》筮例中无干支之数,便断言占筮法不用天干地支,其实未必。
这又是一位望文生意者,见字联想出自己的认为。看到甲、庚之字,就联想到《周易》是筮法并且已纳甲。如郭沫若看到《周易》某些篇章里出现的鱼、猎之字,就联想《周易》是产生在鱼猎的原始时代后期说法那样。这种联想做为证据是要不得的。刘大钧是没有弄懂《周易》一书里的文章句子多是比喻而说事理的含义。而却见某字,就用联想比类法,得出所谓的足证来,那不过是错误的足证而已。总之刘氏的《纳甲筮法》是讲如何算卦的理论与方法,为当今算卦业里的人所希望得到学习的算命书籍之一。可归为术数书类。刘大钧也就有了术数家的身份性质,是与其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身份不相称,应归为当今预测(算命)大师的行列。因为如《纳甲筮法》一书的内容,你随便在街头地摊书上,可看到很多类似的筮法,算卦书籍。其内容不外是世、应、六亲、六兽、五行生克等,而且还比刘教授讲的系统。只要用心一学,就能为人算卦批命了,也就骗你没商量了。那门学问一点也不难,实际要说算卦完全抛开纳甲八宫法,高端人不学八卦纳甲筮术,可学《老子》一书,可从《老子》一书得到启发去悟道,再算卦,一算一个准。常跑江湖的算卦高手,多有不知纳甲筮法的,可给人算命,要说论钱财收入多少看,比一肚子学问的卦术先生强百倍。这道理,不言而明,看你悟性如何了。本来传统算卦(即纳甲筮法)那一套与人事命运,是没有因果关系的。算卦术是人创造的一个符号系统,而人生命运与自然社会不无关系,并不与那一套(八卦符号)产生因果关系。人创造一个符号系统而类比人生命运的吉凶是一种符号拜物教的演变习俗观念而已。至于算对的道理也很简单,用任意的一种创设的方法都能算对一些人的所谓发生过的命运吉凶。因为人生命运与自然、社会间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可循的规律是有人生经验所积累,有丰富的人生经验的术士先生,不去学什么纳甲筮术一样可从求卦人的问话与交谈中,把所问事情给说个不离十。这种道理,高明的人士,心知肚明,不愿说破而已。而迷途不返的人,还在浩首穷经的苦读术数书,永远都寻不出个所以然来。按卦书一批就出错,而不知纳甲筮法根情原理,常跑江湖者反而一说就对。
这里是说明刘教授在如此倡明的科学时代,还研究纳甲筮法,是何目的、何用意呢?因为你本身不是为了难已生存下去为谋生的手段,还是下岗、无业游民无法生活而流落街头为打卦谋生。而古代打卦算命,也是为盲人和残疾人谋得一碗饭吃的手段。而你是拿着纳税人的钱,过着优裕的生活,又受到很高很多社会荣誉的知名学者,却去研究如何纳甲筮法是何道理呢?正是给打着《周易》(或《易经》称法)预测,而实为传统算命术者,寻找到一个借口。
而在今天那些打着《周易》预测而是算命热者与刘教授这种研究纳甲筮法的启蒙不无关系。因为你刘博导的是易学界上的权威,正是这权威人士代表着或引导着中国易学的发展方向。
而刘大钧的《周易古经白话解》一书,从解释上把《周易》文辞变成占筮辞了。刘把凡出现的贞字当占给解释了,这无疑把《周易》看作一部占筮书无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