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孔子说的不占而已矣的实质内涵与真实意图是什么呢?
不占而已矣是孔子晚年读《周易》读出的心得体会。不占而已矣反映了孔子对《周易》一书重要的认识突破。这既涉及到对《周易》一书的性质认识问题,又是关系到社会意识形态里道德建设与传统巫术占卜信仰的辩论关系问题。所以要理解不占而已矣这句话要结合前文的两个引用,通篇去分析认识,才能体会到孔子的真意图。孔子通过两个引用,而得出不占而已矣目的,是强调人要守恒德,就不会遭受耻辱,若能恒其德,还用占卜吗?这就是逻辑关系。人有了道德观念做行动的准则,还用占卜预知吉凶吗?当然没有必要了。心里时常装着为他人奉献的信念,当然就没有必要考虑什么得失了。这不正是不占而已矣的真实含义吗?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孔子强调恒德,即道德建设,正是排击巫术占卜的根本法宝与武器。这里的不占而已矣不能理解成有德可占,无德就不要占卜了的那种错误理解。
不占而已矣其意是显而易见的,孔子先引用南人的常言人而无恒,不可以做巫医(《辞源》里解释巫医是巫师与医师,古指低贱者的职业)。巫与医在先秦时期,是很难分开的职业,巫与医有时是同一的角色。巫与医是为人能占卜预知吉凶及跳神除灾和用动植物治病者。孔子从引用南人说的人而无恒,从第二个引用内容来看,其意已知是讲道德的含义,而是指没有恒德,而不能直译成人不能守恒,应是人若是没有恒德,才符合句子语意的。那么,孔子第一个引用的内容意思是南方有句常言,做为一个人若没有恒德,是不可以用他做巫医的,说明这种职业身份特殊,如同现代的医生,律师,这种职业身份者要遵守职业道德,否则应成为欺骗人的有利条件了。对古代的巫医这种职业身份,人们已早已意识到,要有恒德,即应恒守道德操行,才能做医巫的。孔子把南方人的常言引用来要说明一个事理,这是在教育他的学生弟子们明白社会事理。孔子在引用南人的话后,紧怕不明白,又跟着引用《周易》里的不恒其德,或承其着羞,进一步表述要说明的问题,即印证前一个人而无恒里的无恒,就是指没有恒德,不是让人不知道无恒是什么。从人无恒德到不可以做巫医,是讲道德问题。又引用《周易》里《恒》篇里内容,这同样是讲道德问题。孔子是道德建设的第一人,是伦理道德政治建设理论的创始人。
孔子要建设的是道德之国(当然,孔子的道德建设是家长式的道德观),这是孔子的政治理念。道德之国建立起来了,自然就不需要什么占卜了。道德即是排击占卜思想的阵地,又是武装人们而排击巫术迷信的思想理论武器。
从引用南人言有恒德到巫医职业角色的说法,再到引用《周易》一书里的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无疑是表述用道德建设武装人民,又暗示着《周易》一书义理性质问题,最后是顺理成章的点明不占而已矣。这是表明孔子晚而好《易》,深思熟虑的心得体会。这不占而已矣分明是说(人有了恒德)不但不去占卜,反而占卜停止了啊!
孔子的这句话应正确的解读应是说人有句常言,人若是没有了恒德,就不可以用他做巫医。这句话说的太对了。人要是不能长久保持品德操守,是要承受其耻辱的。孔子说有了恒德),不但不去占卜,反而停止了(占卜这种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