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二十三)(1 / 2)

五《周易》原创文本的结构形式

3由《左传》反映春秋时期用于卜筮的卦书其内容格式,以及考古发现《归藏》的结构形式,而由此推断出《周易》原创文本的体例。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已知今本《周易》之前的《周易》文本,是春秋《周易》文本。而春秋《周易》文本既非九六爻题的那种文本,而是以《周易》里的画符号及名称作为《周易》文本里的每篇文章句子排序的一种结构形式,由此把原创的《周易》文本改变成繇称的文本,也由此把《周易》一书原初的性质给改变。我们从《左传》一书里所记载的以《周易》筮之的筮例及引用《周易》的例子,无疑证实了春秋《周易》文本的存在。我们也已知从考古上发现的楚竹书《周易》、帛书《周易》,这些都是以九六爻称取代春秋《周易》文本的不同版本而已。而九六爻称的《周易》文本,却被传承了下来。即我们今天所用的《周易》文本。

从春秋《周易》文本到今本《周易》,由此而知《周易》是个不断被改造的过程。即使作为九六爻题的《周易》文本(今本《周易》),对于卜筮者在卜筮使用过程,同样感觉不能适应卜问人事吉凶。就又进一步对九六爻式的《周易》进行再改造,即1977年阜阳双古堆出土的汉简改造版本《周易》的出现。这种《周易》的内容,是在今本《周易》的基础上又曾添进去占断之辞。在汉人眼里,像《左传》里记载的筮例的解卦方法,深感不能令人信服,就对今本《周易》进行再次改造。用《周易》里的文辞当占辞,怎可能预知人事上的未知吉凶呢妄想以这种卦辞去比类联想出人事上的未知吉凶来,岂不是白日做梦?

《周易》本不是算卦上的占辞,而世上也没有能算卦的东西。卜筮(算卦)本是、愚昧、迷信时代里的产物与需要。而《左传》里记载的筮例,把《周易》文辞当占辞去卜问人事上的吉凶,若不去比类联想附会,岂能得出所问事情上的吉凶所以然来。而到帝国时代,居然把今本《周易》里的卦爻辞后面又增添进去卜事之辞,同样是妄想占出一卦时,来看其中的卜事之辞是如何说,就以为得出未知之事的吉凶了。这种愚昧透顶的东西,总算没有被传承下来。即今本《周易》的改造版本并没有作为帝国里的经书传承下来。倒是以九六卦爻式的《周易》文本(即今本《周易》),作为易经的内容之一,而传承了下来。这也说明了汉统治者感觉那种对九六爻称的《周易》进行改造的文本,明显是卜筮之书,就被淘汰出局了。自西汉中期,把今本《周易》与十翼尊奉为《易经》后,而改造《周易》一书的脚步才得以停止。不过做为八卦筮书却突飞猛进的发展着,至两汉时,令人眼花缭乱的占卜形式出现,如星占、梦占、河图、洛书、望气、风角、符瑞、面相、骨象、图谶、太乙、六壬、扶乱、奇门等等。特别是西汉后期的京房在以往的八卦筮术上,天才般的构建出八卦分宫纳甲筮法后,既终结了对今本《周易》的改造,也终结了以今本《周易》用于卜筮。也可以说是《周易》与八卦筮术分离时期。自京房构建出八卦纳甲筮法,至今天算卦上是以八卦纳甲筮法,而不再以今本《周易》作为卜筮的工具。即没有人在以今本《周易》的卦爻辞卜问命运吉凶了。不过西汉前期出现对今本《周易》的改造文本,没有承传下来,而是以八卦纳甲筮法作为算命的工具。即以八卦纳甲筮术中的阴阳五行生克一套方法,来占问人事上的未知吉凶。这同样是一种痴心妄想与白日做梦。而在后封建时代里《易经》(今本《周易》加十翼)却成为帝王文化的思想源泉,八卦筮术却成为帝王时代里天命的先知工具。两者看似分道扬镳,实乃互为体用,且相得益彰。这才是《易经》成为后封建时代两千多年里的活水源头实质内涵。

总之,从文献与考古材料来看,自春秋至西汉,《周易》一书被进行过三次的篡改,即把《周易》原初文本体例篡改成繇式、爻式、到增添进去卜事之辞。历史上出现对《周易》一书的不断篡改,皆有历史的原因。即与前后封建里的思想文化有关。那么,《周易》原创文本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我们通过《左传》里两则卦例的记载,以及考古上发现王家台秦简《归藏》体例格式来看,无疑印证了《周易》原创文本的体例。这就是说我们完全可根据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的事实证据,而考释出《周易》原创文本的文体形式。

一从理论上说易》为何不断地被篡改,说明了《周易》一定有原创的文本。我们即不再轻易相信繇式的《周易》文本,或爻式的《周易》文本,就是《周易》的原创文本。

二从文献与考古材料上的证据来说《左传》里的两卦例,而得知春秋已流行着卦书,其格式是卦画符号+名称+卦辞,以及《周礼》所云三易的《连山》、《归藏》、《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由此证明了《连山》、《归藏》都有六十四卦画与卦名称。特别是考古发现的秦简《归藏》的体例格式,印证了《左传》里的两卦例与《归藏》的体例格式是一样的。即都是卦画符号+名称+卦辞。我们在前面已论证了,《左传》里的两则卦例所反映了春秋时期已经流行着不同于春秋《周易》文本以外的卦书,并且论证了这种卦书应产生于《周易》原创文本之后,春秋《周易》文本之前。并且这种卦书(无论是《连山》或《归藏》)是有《周易》原初文本模仿之物。所以,有此可知《周易》原创文本的体例结构就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