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渐于陆,
夫征不复,
妇孕不育,凶,
利御寇。
鸿渐于木,
或得其桷,无咎。
鸿渐于陵,
妇三岁不孕,
终莫之胜,吉。
鸿渐于阿,
其羽可用为仪,吉。
我们看到上面的《周易》里《渐》文,就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完全是以诗的体裁、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政治理念。《周易》不是诗歌的汇集,《周易》是通过每篇文章在表达作者的政治观。《周易》是在阐述政治道理,即为君子讲述安邦治国上的政治道理。《周易》实属政论文章。《渐》文虽然在写作上有诗的韵律,诗的格式,诗的表现手法,但《渐》文毕竟不是诗,与诗不同的是,《渐》文里如诗的句子里增加了判词,这就把诗句变成了判断与论说的句子了。《周易》在文法上,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巧用判词。《周易》里的文章虽有诗之体、诗之语、诗之法,但出现了判断字与词,就变成了说理的文章。文的体裁,我们还能从《尚书》里的周书(即西周文)中看到。从西周文里的大量政诰文中看到已是说理文章,即已有论说文的雏形,但相比于《周易》文章,《尚书》里的论说文显然还很不成熟。如西周文多是叙事中出现说理,而不像《周易》里的文章,已是成熟的论说文章。《周易》每篇都是在作政治教诲,而且都主旨明确,其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逻辑联系十分紧密。《周易》其文先是命题,然后展开论述,而多数的文章末尾恰到好处地收题,全篇构成一篇论说生动、内容完整的论说文。这显然是与西周文的论说不同,是西周文论说的突破与发展。由西周文与《周易》文的体裁对比,也表明《周易》一书不是西周初期产生的。《周易》文章虽突破并发展了西周文的说理文体,但并没有突破诗性思维。《周易》论说的特色,表现出诗的格式与手法。《周易》在运用诗的格式与手法的表现上,又灵活地运用判词,把诗体变成了说理的文体。这显然又是受西周前期诗作的影响,因为诗作的传播与影响比周初那些官方诰令文要大的多。《周易》作者受诗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周易》在诗的格式上进行了创造,即在诗的格式上运用判词,由此创造出一种新的文体ashash诗喻式论文。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css="list-inline">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