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 “导读”第一篇(六)(1 / 2)

《周易》哲学解读

2写在丝帛上的今本《周易》版本

现在学界里称的帛书周易,是1973年考古界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考古发现写在丝帛上的《周易》。而在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出土的不单单是帛书周易,还有帛书易传(非传世本易传)。

帛书周易与帛书易传的出土,是一次重要的文献发现。特别是帛书易传里的一些文章,不见于传世易传,这对于研究《周易》,无疑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帛书周易于1973年12月在长沙的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而在马王堆3号汉墓发掘出土了一块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由此断定墓主人下葬于汉文帝十二年,即公元前168年。因帛书周易与帛书易传避汉高祖刘邦讳,而不避汉惠帝刘盈讳。学者认为帛书周易与帛书易传抄写的时间应在刘邦称帝期间与刘盈即位之前,即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4年间。就是说帛书周易与帛书易传是西汉初期的抄本了,而这个时间是远远比刻在石头上的今本《周易》早了。

通过帛书周易与今本《周易》对比,两者的名称及内容里的一些文字有所不同。如名称《周易》里乾,帛书周易里作键;还如坤作川、需作襦、履作礼、否作妇等。但两者相同名称也占近一半。对帛书周易与今本《周易》出现的一些不相同的字,学者认为,这些不相同的字,不是字形相近,就是读音相近,意义相近的通假现象造成的。今本《周易》大多为本字,而帛书周易大多为借字。笔者也赞同这种认为。大抵那时全国还没有推广出一种普通文字,也因帛上的《周易》应是私用的抄本,即不是官方的教科书,难免是地域性的用字。两者所出现的一些不相同的字,主要是借字则是可信的。这与1973年考古发现的睡虎地秦墓竹简里出现的借字现象相同。秦墓竹简上的内容大部分是法律文书。通过对竹简的分析,这批竹简是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从秦简上的文字来看也有不少的借字出现。所以不因发现帛书周易与今本《周易》有不少的卦名称及卦里的一些文字不同,就好像发现新大陆似地。

实则,对帛书周易与今本《周易》的内容及其结构形式比较,除出现的一些借字外,两者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六九卦爻式《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