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ns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当江南的岸景跃入游子孙元化的双眼时,两鬓灰白的孙元化激动得像一个小孩。自从跟随恩师徐光启进京后,他已经超过三年时间没有回过江南了。“初阳(孙元化字),不用如此激动吧?打赢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时候,我都没有看过你如此兴奋呢来来来,搞些鼻烟定定神!”袁崇焕装出一副鬼脸挖苦四十好几的孙元化。“我几年没有回家,还不是因为你这个被罢官的袁巡抚长期不给我批假!待你复官后,我可不理你啦,当你袁崇焕的部下就是一件苦差事!”喜极而泣的孙元化对故意揶揄自己的袁崇焕说。“哈哈哈哈哈哈!我逗一逗你就生气成这样,你这名‘耶稣会’的虔诚信徒,嘻嘻嘻”袁崇焕继续挖苦知己好友孙元化。然而,当上海县的岸景清晰地呈现在准备靠岸的袁、孙2人之眼前时,俩人停止了以挖苦彼此为乐的游戏。皆因,眼前的景象还是让已经在辽东见惯大场面的2人非常惊奇。在平静的近海面上,舟船如织,旌旗蔽日,在每一副舟船的旌旗上,都绣着鲜明的“东江”2字。这阵势,直逼觉华岛的明军水师。“看样子是毛文龙的船队,规模好庞大。”袁崇焕严肃地对孙元化说。孙元化一本正经地回应袁崇焕:“我曾听我师父(徐光启)说过,他老人家曾与东江镇的将领打过一次交道,当时的毛文龙委派其手下将领南下采购出产自澳门的红夷大炮。那名主动找上恩师的东江镇将领,好像叫做耿仲明,元素(袁崇焕字),我们马上靠岸看看吧。”原来,在“丁卯胡乱”后,两任登莱巡抚相继为毛文龙表功(1627年农历五月,李嵩离任登莱巡抚,孙国祯继任),大明天子朱由校为嘉奖东江镇在朝鲜境内的抗金活动,大手笔地给东江镇一次划拨了价值30万两白银的粮饷。朝廷经费到账后,毛文龙迫不及待地委任年轻能干的东江指挥同知耿仲明为“东江采购队”的总负责人,带领一支庞大的采购船队南下澳门。在惨烈的“丁卯胡乱”中,东江明军的大部分主力被阿敏为首的侵朝金兵打残了。毛承禄、沈世奎、尤景和、李九成、王辅、陈继盛的部众不是打成了全军覆没,就是被打得不成建制。“耿家军”、“尚家军”,以及陈有时、陈良策2人的皮岛留守部队倒是建制完整,耿家军是实力摆在那里,后三者是没有参加激烈的平壤大战。针对东江明军的兵员锐减问题,一品左都督毛文龙在短时间内做了应急的部署。除了利用在平壤战场上所俘虏的朝奸军士卒补充各支部队的兵员以外,毛文龙还通过向大明朝廷积极争取,申请把临时从山东登莱北上增援东江镇、以山东指挥同知龚正祥为首的6000山东水师收归麾下。最终,在阉党头目魏忠贤的帮助下,毛文龙得偿所愿。在随后的宁锦大战中,龚正祥为首的这一支新加盟东江镇的六千生力军很快为大明朝廷建立了奇功,龚正祥本人亦在东江镇站稳了脚跟。“孰知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使非毛帅捣虚,锦宁又受敌矣!毛帅虽被创兵折,然数年牵制之功,此为最烈!”——袁崇焕在天启七年为毛文龙上奏表功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由袁崇焕亲自陪伴入城的归乡游子孙元化发现,多次在边陲睡梦之中出现的上海县城,还是一如既往的宁静宜居、人杰地灵。虽然在外海上停锚的东江明军船只甚多,但上海县城里面的东江明军士兵,袁、孙2人居然一个也看不到。“初阳,你曾见过东江镇的将领吗?”被一众袁氏家兵围绕的袁崇焕问孙元化。“没有。”孙元化如实回应刚被朝廷罢官的袁崇焕。孙元化已经改变了原定的先回家看父母之计划,他决定先去师父徐光启的家看看,他很不放心。“徐老对他们的观感如何?”好奇的袁崇焕继续问孙元化。“恩师对他们的印象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他们毕竟是‘武人’,跟我们不一样。”袁崇焕是正经八科的科举进士,孙元化好歹也是一名举人。袁、孙2人闲聊之间,徐光启居住的“九间楼”已在一条城内马道的转角处出现在来自辽东之众人的眼前。在九间楼的大门前,一棵遮阴大树之阴影下,只见一名约莫16、17岁的持剑少年正一动不动地站在九间楼的大门区域。夏天的微风中,少年身板笔直、目视前方,剑眉星目、英气逼人。一件已经褪了色的军服穿在了持剑少年的身上,而少年的脚上则穿着一双崭新的普通草鞋。在袁、孙2人注意到该名持剑少年之时,该名少年也注意到忽然在转角出现的一众军人打扮之陌生人。阅人无数的袁崇焕看到该名少年身上那洗得有些发白的军服时,该名少年也注意到了孙元化胸前那银光四闪的十字架。“先生,请进!”少年主动让出了位置,迎候带着十字架的孙元化1人,把一旁的袁崇焕晾在了一边。卸任辽东巡抚不久的袁崇焕已经看出,在该名持剑少年的眼里,“十字架”就是尊贵的象征。他不由暗笑,用不怀好意的揶揄表情看向了一旁的孙元化。“你是耿仲明将军的亲兵?”聪明过人、面露笑容的孙元化关切地询问该名持剑少年。“禀告先生,我叫岳鹏。我的师父耿仲明就在里面,我作为其持剑弟子奉命守候在此!”该名少年不卑不亢地回应孙元化。“哦,好的”孙元化还想多问该名少年一些情况时,一名同样在脖子上挂着十字架的徐家老仆人,已匆匆从九间楼一拐一拐地跃出,只见该名老仆人已经白发苍苍且皱纹满面,看上去已经服务之‘徐府’多年。原本身处九间楼内的徐家老仆人明显认得出孙元化的声音,所以快速地从楼内跑出。“小孙!你可终于回来了!老爷(徐光启)很想念你啦!你们快快进来吧!”喜极而泣的徐家老仆人激动地上前握紧了孙元化的双手,情绪激动地说。“何叔”看到徐光启的老仆人时,46岁的游子孙元化已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文人打扮的孙元化扑通一声地跪倒在端坐于一张雕花酸枝太师椅上的65岁徐光启之面前,他一边磕头,一边哭喊道:“不肖弟子孙元化,拜见师父!”
推荐:stylereenda{font-sizepxlor6dd4padding0px}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