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战上,他李嗣源或许擅长,可在攻城上面,他却是差了点,或许他都没发现自己这个缺点。
“义父,依我看,郭崇韬就是不想看到义父攻克郓州从而立下大功。”李从珂也一肚子火大。
就是因为对方,自己的功劳才会大打折扣,否则不至于只是转任济州刺史。
济州跟博州,又有什么区别?
“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还是想办法攻破郓州才是。这些日子,你派的人跟郓州城内的人谈的如何?他们是否愿意归顺朝廷,并打开城门投降?”李嗣源询问着一件隐蔽之事。
如今伪梁的局面并不好,所以郓州城内不乏想要归顺李唐的。
李嗣源见强攻不成,就想着用其他办法破城。
李从珂摇了摇头,“没太大的进展,城内愿意归顺朝廷的人根本无法靠近城门,大多也无军队在手。
戴思远此人过于谨慎,把手城门的人都是他的亲信,显然是也担心有人跟我们里应外合。”
“那就去多找找其他人,戴思远想要一条道走到黑,不代表他手下的将领愿意,城内那些郓州本地的将领恐怕也不愿意。
为父就不信了,现在的伪梁军队还真的有愿意跟伪梁共存亡的人。”李嗣源心中也充满火气。
这些日子,他为了攻城,什么办法都用了。
用潼关炮轰,用火药炸,但都没有成功。
潼关炮倒是轰塌了一部分城墙,但城内的梁军反抗顽强,他的军队并没能趁机攻进去。
火药这些根本靠不近城门处,戴思远也不是第一次跟唐军作战,早就防备着唐军这攻城利器,居然让人在城楼上准备了很多人。
于是乎,准备的火药都被水淋湿,失去了作用。
还有他也准备更大的弓弩,看到唐军要靠近城门,就用弓弩射,所以火药也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之前那么多年的作战都很顺利,可在这郓州城,他却被挡住了两个月。
正是因为他这边进展不利,郭崇韬才抓住机会攻击他。
“义父放心,孩儿再派人去试试。”李从珂点头道。
就当李从珂准备离去的时候,大营外突然有一队骑兵策马来到李嗣源的大帐前。
“圣上有旨,请雁门郡王接旨。”
李嗣源正在大帐内,听到朝廷有旨意送来,有些疑惑。
可当他听了圣旨后,大为震惊。
因为圣旨上废除了他的都统一职,并且让他三日内撤回杨刘及黄河北岸。
“这位公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圣上的旨意中队撤军之事如此急迫?”李嗣源有些好奇地问道。
旁边的其他将领,向李思平、符习等人也是如此,因为圣旨上也让左神策军和州兵都要在半个月内抵达太原。
这个时间很赶,因为从郓州距离太原有一千三百里,这要求他们必须每天走九十里路,这并不容易。
所以李思平等将领也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朝廷居然下达这样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