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老卜的摊子铺的太大了,一下子不好收手。”周美书叹息说,看来,如果不是摊子铺的大,她也许会劝老公转移阵地了。
实际上,我明白,卜老板的买卖做得好,主要是与官方关系好,得到了不少内部消息和关照,如果他来到滨海这样的大城市经营,与官方拉不上关系,不赔死才怪。
不多一会儿,咖啡厅夜班打烊了,白班接替的人上岗。周美书就问我:“晚上住哪里?有落脚的地方吗?”
“一个人来到这里,人生地不熟。哪有地方落脚?听说军分区有个招待所,专门为复员军人提供住宿服务,干脆,我去那里吧!”我想起连长告诉我的信息,立刻说道。
“nonono……”周美书立刻用英语说道:“你我这样的人,住招待所岂不是太掉价了?干脆,今天晚上,我们就在这里住。”说完,告诉司机:“去开个双房间的套房。”
司机应声而去,我们来到大酒店厅里看了看滨海地图,找到了军分区和安置办的位置。准备开始官方正式的滨海落户行动。
如果没有这些官方行动,我只是来这里打工挣钱的话,就与那些农民工没什么区别,这几年的兵岂不是白当了?
我知道,复原军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落脚,有三道手续要办,第一,要到当地的军分区或者是武装部进行复原军人登记,这样,一旦祖国有需要,可以通过复原军人登记表来接受国家征召。
第二道手续,即最难办的手续,就是到民政局或者是安置办公室办理接收关系手续。部队虽然开了介绍信,把你的人事关系开到了某个城市,
但是这个城市能不能接收你,还是个问题。如果这一个手续办理了,就说明这个城市接收你了,你就是这个城市人一分子了。否则的话,那个介绍信就等于白开了。
接下来,你就可以在这里买房子、落户口,找工作。其实,现在的复原军人来到一个陌生城市,真正要办理的就是这两项。
还有一个手续是分配工作,那是部队转业干部进入到体制内工作的手续,我这个复原兵根本不够资格。所以,今天的事,主要是军分区、安置办公室两个地方。
来到军分区,找到动员科办公室,人家一看我穿军装却没有佩戴领章帽徽,就知道是复原军人登记来了,又是让座,又是倒水,显得很热情,很客气。
我把自己的复原军人证递过去,那个工作人员认真的登记下有关内容,说了一声“完事了”,我觉得第一家办事这么痛快,
实在是令人高兴,就说了一声“谢谢。”那位工作人员说了一声“不客气,欢迎战友来分区做客!”
我心情愉快的离开了军分区,开始往安置办公室方向走,心里特别的轻松。周美书看到我的样子,就提醒我:
“别高兴的太早,这里都是军人,看到你来登记自然会客客气气的,都但是,到了安置办公室那些官僚那里,他们就不说人话了。”
“不说人话?不至于吧!”我心里话,听说安置办公室的人主要是民政局干部组成的。他们长年做军人优抚工作,对复原军人应该是有爱心才对,怎么会不说人话呢?
“哼哼,不信,你就等着瞧!”周美书提前警告我说。
果然,来到安置办公室,就听到安置办公室的人与几个前来报道的复原军人吵架。原来,这几个复原军人入伍前家在农村,
后来,父母亲搬家进入到城市,按照政策应该到城市与父母亲团聚,但是,安置办公室的人却硬是说“哪里来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