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笼络(2 / 2)

东晋小军将 秋霜红蜜 1037 字 2020-12-08

冯乔听了,低声道:“这也是郎君的制衡之道。一个人在一个位置上呆的久了,容易把那里当成自己的私人领地。让管事们流动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这种事。再者,一个人长时间做同样的事情,容易思想僵化,不愿变动。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就即便是为了这三把火,也应该把管事们动起来。”

安融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不去想这些烦心事。耳中却响着刘牢之的声音:“去淮北的这些‘县丞们’,只是第一批。等你们在淮北站住了脚,会再派一批读书人作为你们的助手。”

书佣们都兴奋地鼓起了掌。

有更多的读书人加入地方官府,不但意味着自己有了帮手,而且意味着自己将要得到升迁。刘家治理地方,都是先讲求发展生产,因此县丞做得其实是主簿的活,主管文书、户籍,以及征收赋税。只有当官府稳定下来,才会讲求法制。县丞负责司法和治安,在县令空缺的时候,可以代行县令的职责,这有利于提高官府对地方的控制力。用刘牢之的话来讲,就是“只有等地方官府能够养得起更多人手的时候,才会增加官府的佐吏”。

何靖在一旁看得直摇头,不明白为什么刘牢之宁可把县令空缺,也不让这些人出任县令。

好大一会儿工夫,众人才做完了“自我介绍”,刘牢之总算是对这些人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刘牢之没有那么好的即时记忆力,四十多个人即便是对着履历认了几遍,也没能全部记住。不过有几个自我介绍做得好的,还是被刘牢之记住了。

最早站起来说话的那名书佣叫俞康之,乃是最早一批的书佣组组长,与褚善、陶辙他们资历相同,拟出任刘家礼科的科长;后来表态要誓死报效的那位,叫做徐奎,乃是江北学校的一名老师,拟到汝南郡就任一名县丞。不管这两人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都给刘牢之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

和书佣们畅谈了一会儿对他们的期待,场面甚是热烈。刘牢之好不容易脱身出来,这才举着酒樽到何靖和孙无终案前敬酒。

“两位能到寿春来相聚,真是欢迎之至。等豫州平定下来之后,我们一起到淮北打拼。不把胡人打得向我们臣服,誓不罢手!”刘牢之被敬了多次酒之后,纵是海量,也有些头晕了,说话的舌头也大了起来。

何靖听了,暗暗摇头。现在整个北方都被胡人控制着,汉人无论是人口还是地盘,都被压缩到极致。这种局面,即便是刘牢之把整个淮北控制在手中,也难以扭转。

“打拼的事,慢慢再说。我且问你,才卿早就到了寿春,怎么没有见到他?”

刘牢之使劲睁了睁眼:“高家的别院在医馆镇。——呃,才卿和祖明去陆城了。朱辅家的二小子曾经跟着袁家兄弟来攻打刘氏庄园,我让才卿他们去报仇去了!”

言者无心,听着有意。陶素听到“朱辅”两个字,登时竖起了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