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 23 章(2 / 2)

她打开账本,指着去年12月的流水,“圣诞两天和元旦小长假每天卖到5、6000块,12月收入5万块,你怎么像葛朗台一样,小气巴拉的?

于耀阳把账本翻过来,“是啊,不止12月,10月11月也挣了不少,问题马上放寒假,你看看现在还有人吗?过年两个月,喝西北风吧。”

杜莹莹气得脸都红了,“那你也不能削减,这是违背我的原则,破坏斗鱼的名声!”

离开的时候,她特意叮嘱朱朱,严格按照自己的步骤制作饮料,还打印出来,贴在餐吧里。

于耀阳嘟囔,“没消减,没破坏,朱朱不天天在,我们轮流做,东西就那几样。行,这会你回来了,你继续负责,啊?”

冷静,冷静。

杜莹莹深深呼吸,“胖头鱼,你喂,今天周一,没什么人来,聊聊呗,我觉得,我们现在分歧很大。”

“不是,杜同学,几包餐巾纸有啥分歧?我就是着急。”于耀阳拍拍账本,“我算了算--得得,我算的没你精细,算个大概,刨去水电费、该付的货款,账上现在剩12万,2月就该交房租了,11万。”

这是和房东约好的,如果三个月一付,维持原价;如果半年一付,打98折;如果一次付清全年的,直接打95折。

杜莹莹使劲戳他肩膀,“一年之前,你还对我说,做好亏损一年的准备,打算坚壁清野,自带干粮上战场。现在挣了钱,你反而不高兴。”

于耀阳躲在吧台里面,“我知道我知道,我没不高兴,祖宗,我就是跟你说,得准备过年了:不能一点钱不发吧?”

她瞪着他,“我欠账上5万块,这次我不分钱,三个月之内还上。”

于耀阳嘟嘟囔囔,“你都不上班了,你哪来的钱?”

她怒目而视,“要你管!”

“得得,我不管,啊?”于耀阳只好投降,“杜同学,花钱的地方多着呢,大齐要走了,朱朱也快了。”

杜莹莹愣住了。

下午人不多,她点了披萨和啤酒,在店里最好的卡座请大齐。

大齐是于耀阳的同学,和她同岁,脾气不错,能和大多数顾客混成一片,标准的牌搭子。现在他也很nice,一看是自己喜欢的夏威夷口味,像卷饼一样卷着大口吃,含含糊糊地,“能考上吧?”

杜莹莹却高兴不起来,“不知道,3月才出分数。大齐,听胖头鱼说,你”

“我要走了。”大齐嘿嘿笑,“保证站好最后一班岗,过完年才走,啊?”

“那”杜莹莹板起脸,“说,是不是哪家店挖你?是不是美人计?他们出多少钱,我斗鱼出双倍!”

大齐噗嗤一声,把酒喷了,“没没,不是一回事。胖头鱼跟我念叨开店,念叨好几年了,可我家里负担重,拿不出来太多钱。”

大齐父亲有慢性糖尿病,断不了药,母亲照顾着,还有个比他大两岁的姐姐,工作也一般。

店里开不出高工资,她1000块,于耀阳是老板,3500块,大齐每月2000块,小马哥2000块,加上朱朱,压力已经很大了。

“年底挣到钱了。”杜莹莹低声说,“我和胖头鱼还以为,会亏损一两年呢!我们4月才开业,没什么知名度,以后就好了,人越来越多,会挣到钱的。”

大齐挥挥手,“我知道,我知道,你和胖头鱼都挺拼的,也挺能干。我敢和任何人打赌,你们能把店做起来。莹莹啊,你你是个”

杜莹莹开始好奇,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子的?

答案是“理想化”。

“你是个理想化的人,特别理想化。”大齐斟酌着词语,“对生活、对斗鱼、对你自己要求很高。”

是这样吗?

杜莹莹默默思索,“或许吧,我是觉得我觉得,现在不拼搏一下,老了老了,就真的拼不动了,我还想早点退休呢。大齐,我经常想,斗鱼以后的样子,在杭州开几家连锁店,开到商场里,以后挣到钱,开到上海、广州和北京去。”

“你真的不考虑考虑吗?在给我们一年时间?”

大齐拒绝了。“我答应家里了,我也和胖头鱼说了,我得找个稳定的工作,按月拿钱,不能像现在,早晚倒班,也不稳定。”

他的目光望向大门,杜莹莹明白了:顾客像秋天的雨,什么时候来,来不来,来了一次下次还来不来,谁也说不准。

她举起啤酒罐,心里伤感,“那,大齐,祝你一路平安,前程似锦。”

大齐说,“莹莹,祝我们发财,祝你过得好。”

大齐即将离别,“斗鱼”还得活下去。

早在上个月,招聘启事就贴在店门上了,不少顾客(大多是学生)一边打牌一边过来问“看我行不行?”

找个像朱朱一样的兼职很简单,全职员工就不容易了。

按于耀阳的话说,这一行得有脸缘,不图多帅,起码长得顺眼;另外做服务行业,得机灵、有眼力价,行事有分寸,能和客人打成一片。

喏,万一客人不够,老板就得顶上去,陪客人把牌局开起来。

杜莹莹脑补,精通业务是必须的,长得帅喜庆诙谐幽默得占一项,如果能乖巧听话勤奋肯干主动干活就最好不过了。

于是她筛掉一大半应聘的,剩下的只能达到其中一项,没有十全十美。

有个24岁的男生喜爱桌游,能值夜班,接受每周休1天,和她聊得很开心,几乎要拍板了,却在薪水上面谈不拢。

她哄对方,“我们刚营业10个月,业务没上正轨,没挣到什么钱;你猜我每月拿多少工资?”

男生侧着头,伸出两根指头。

杜莹莹用笔敲掉一根,“1000块,还不够吃饭+路费。”

男生用“你当我是白痴”的目光打量她:深蓝粗线毛衣搭配碎花及膝裙子,黑色长靴,同色系的宝石项链和手链,“姐姐是老板啊,我是打工仔,不一样嘛。”

杜莹莹只好画饼:“你留下来慢慢干,如果大家都满意,你也做的开心,到了年底,我给你加薪15%。喏,我们刚刚起步,以后开连锁店,可能做咖啡厅奶茶店,机会很多的。”

男生慢腾腾地说,“姐姐,我去年就来过你的店,在大众点评网留过评,真的很喜欢你的店。可我现在就得吃饭,现在就得坐车,3000块真的不够花。”

她只好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幸好寒假到了,顾客骤减,学生几乎看不到,回头客和周围的客人占了主流。她和小马哥、大齐早中晚轮班,于耀阳每天傍晚和周末过来,一个多月很轻松地过去了。

斗鱼糕暂停了,她告诉芬姨,明年营业再说,芬姨满口答应。

空闲的时间,店里放着音乐,杜莹莹带着图纸,倚着吧台设计自己的新居。

关于风格,她想了很久,欧式略嫌老气,黑白灰太过简约,更适合男性,自己和女儿还是明快活泼一些,偏田园风。

上一世大火的韩剧她看过不少,印象颇为深刻,想要马卡龙颜色的主色调,地板要实木的,铺上地毯,露台和阳台做成田园风。茵茵房间粉红色,重点是南瓜马车造型的床。

杜莹莹把图纸和思路分别发给三家公司,反馈很快来了:第一家的图纸千篇一律,万金油那种;第二家说,设计师回老家过年了,明年才能给您方案;最后一家公司的设计师给她打了个很长的电话,又要了店铺的照片,隔一天把彩图发到她的邮箱,令她眼前一亮:

客厅整体打通,墙壁呈雾蓝色,天花板和门窗都是白色,浅灰布艺沙发;餐厅设计成暖黄色,配实木餐桌和骨瓷餐具;衣帽间鲑鱼粉,雪白衣柜;主卧为明亮的草绿色,深红天鹅绒窗帘,白色立柱公主床,碎花布艺沙发和脚踏,有点度假风;露台和阳台用木架和深红色的砖装饰,未来种满花草。

至于茵茵的房间,粉粉嫩嫩是第一原则,特型床铺必须定制,设计师推荐一家位于香港的公司。

杜莹莹打给第三家,也就是孟卓然推荐的公司,“我还想要两个飘窗,客厅一个,主卧一个。”

设计师姓周,满口答应,第二天到店里和她沟通,又在休息日去了一趟万家花城的新居,当场画出草图,列出推荐的家具,回来就签了合同。

说起来,装修公司是港资的,旗下有独立的家具品牌,面对中高阶层。设计师是一位时尚人士,在香港和纽约进修过,一见她就笑了,用掺杂着英文的话称赞:“杜小姐外表年轻,内心更年轻,已经有了女儿,还开着自己的店,真是令人羡慕。”

就是人生赢家嘛!

杜莹莹大笑,也恭维他:“你是我见过设计师里最有型的,我家就拜托你了。”

临到报价,却令她吃了一惊:130多平的房子,材料、施工+部分家具+设计费,居然才5万块。

“没算错吗?”杜莹莹指指报价单,“三个月工期?包括六张沙发和门窗、地板?”

周设计师眨眨眼睛,“现在有酬宾活动,您享受到折扣,确实很划算。”

折扣?

她迷茫一会,恍然大悟,给周卓然打电话,后者笑了起来,满不在乎地说,“我在那家公司是客户,介绍了几个同事和同学过去,同样打了折扣,很正常的。”

杜莹莹想了想,“那不是占你便宜?”

周卓然转过话题,提起一件重要的事,“对了,杜总,周五我要请部门同事散伙饭,就定在斗鱼,劳驾准备一下。”

有机会还他人情,杜莹莹是很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