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虽然是个靠山小镇,但因为镇子边上有一条京杭大运河,所以过往的商人多会在此停靠歇脚。渐渐的随着人来人往,这里发展的竟然一点都不比那些大城市差。
青色的石板铺成的路足足有近十米宽,天青色的石瓦混着蓝天,如同一幅泼墨似的油卷画那般在这天地间伸展开来。
土灰色的墙头上,一片一片的瓦片整然有序的排列着,相似而又截然不同的两种颜色,搭配的既不单调也不显得乏味。旁边的朱门上的红漆带着去年的光景稳稳的矗立在街边。
这是整个青山镇最大也是最繁华的一条街道了,以这条南浔街为界,向东西两端放散开来,贫富差异极为明显。尤其是南浔街以西,人们常说的三教九流都聚集于此,甚至有人住在镇子西边的青山上。
镇子的东边是乡绅富豪们的居住地,这里几乎成了整个镇子名副其实的销金库。为了更好的照顾到自家的生意,他们特意从京杭大运河那里引渡出一条河渠,贯穿着整个南浔街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鱼米之乡赛江南。
在青山镇的最北边,就是这个镇子唯一的一个码头,也是整个镇子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唯一能跟这个青山码头相媲美的也就是南浔街了,不过说来可笑又可叹的是,与其能接壤的,竟然是南浔街以西的那帮穷人。
“小王八蛋,你给老子站住。”
“都给我滚开,耽误了三爷的事让你们人头落地。”
熙熙攘攘的南浔街上,被一声震天响的吼声撕破了天际。
整条街的小贩似乎都被这一声怒吼震慑住,那原本楞在原地的双眸深处,透露的是深深的恐惧。
那些本地甚至是经常来这儿的商人们,都若有所思的想到了什么,每个人的脑海中都在思索着一个令人胆寒的名字,青山瘪三。
瘪三这个词,无论在哪朝哪代都不是什么好的名字,但是在这里,青山瘪三却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青山瘪三,原名扈三,人称扈三爷。因为自己的姓氏太过繁琐,年轻的时候他自己总是写错,被草堂的老师和同窗总是笑称他瘪三。
后来长大后的他发迹了,但是那个外号并没有消失,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人口口相传的叫了下来。当然了,那些敢当面叫他这个诨名的人,大部分都沉在了运河底下。
直到现在,他扈三爷自己并不以此为耻,反而夸夸其谈,声称自己引领了整个青山镇新的阶层。
不过现在也没什么人敢当着他的面叫他瘪三了,人前总是恭敬的称呼他一声,三爷。不为别的,细述他扈三爷的发迹史,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
可就是这么厉害的无法无边的大人物,不知道今天是怎么了,莫名其妙的让自己手底下的人在追杀一个小孩子。有些心思活分的人,都在心底暗暗猜测,这天可能又要阴了。
“没看错的话,刚才过去的是个小孩子吧?”
“可不是咋滴,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了,竟然要对这么小的孩子下手?”
“嘘”率先开口说话的人,及时的制止了对方,“可不敢这么说,要是让三爷听到,少说也要扒你一层皮。”
“怎地,这话也不能随便说了?”
对方及时止住了他说的话,“看你的样子是第一次出来跑水路吧?”
那人不置可否的点点头。
“既然是第一次跑水路,那肯定是第一次来青山镇了?”
“没错呀”,再次认真的点点头。
“那就怪不得了…”
他到底还是有些头脑的,对方语气里的抑扬顿挫顿时令他领悟到了一丝耐人寻味的意思,于是很是上路的说道:“我知道旁边有家不错的酒楼,劳烦这位大哥赏脸,顺便也给小弟指点指点。”
对方对他这么上路的举动很是满意,假意推脱几番后哈哈笑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说着话,两人携手走进了一旁的酒楼里。
话分两边说,这边扈三爷的手下还在玩命似的狂追刚才的孩子,在他们最后面是坐着轿子不紧不慢跟着的扈三爷他们。
“老六,人抓到了吗?”透过贵气十足的轿子,从里面传出一声沉闷的声音。
外面亦步亦趋跟着的中年男子,边行边靠近轿子说道:“三爷,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