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温县县令(2 / 2)

晚上李卫也是回来了,回来之后便是去了孙仪涵那里汇报工作了,“大人,这些灾民都是从各地流落过来的,这县令左旋也是将他们都收容了下来,至于这赈济的粮食,这左旋也是胆大竟然自己作主将这粮仓开了赈济了灾民。”

他也是去这赈济点瞧了瞧,并且也问了不少灾民,大家都是对他极为的称赞,竟是没有说不好的。

孙仪涵听了点点头心里也有了定数,“即是如此,明日咱们便返京吧。”

李卫大为不解,忙是开口问道:“大人,此次前来不是看这黄河治水吗?怎的这么快就要回京?”

孙仪涵听完笑了笑说道:“治水之事岂是我一人能定下来的?此事回去以后也是要跟官家好好的商议一下,这次前来也是不枉此行了,中间也是遇到了几个不错的人,回去之后倒是可以考虑考虑委以重任啊。”

孙仪涵说的自然就是黄仁杰还有左旋他们二人,不过李卫对这些大事不了解,孙仪涵说回去,那边是回去吧,也没有再追问下去。

“不过,大人,这水泥可是要再运送回去?”李卫头疼的是这好几车的水泥,来来回回的折腾也不是个事。

孙仪涵略一沉吟说道:“嗯,这批水泥就留在这里吧,明日你让人运送这些去到县衙,告诉左旋,让他妥善使用,而且告诉他,将来会有重任交付给他,让他做好准备。”

李卫听完吩咐也是点头称是,孙仪涵交代完便是摆了摆手,让李卫退出了门外,而自己则是铺开了纸笔,开始构思着黄河治理的事情。

要说黄河治理,前世的时候曾经有这么一句说法‘黄河治理的难度可以用一句古话看出来: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可以预见这黄河之水就算是治理的再好,只要碰见大改道,那么甭管做的什么努力都是白费,尤其是前世的是时候,这黄河的泛滥更是对于这各大王朝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历史上成功的例子也不过是屈指可数的。

孙仪涵点头不住的叹息,这黄河的事情可真是麻烦啊,孙仪涵一方面仔细的回忆着前世所学到的知识,一方面也是努力的回忆历史上面成功的例子。

写写画画的搞了一晚上,在即将天亮的时候,孙仪涵这才睡了过去,这写的治河方案也是要回到京城好好的跟宪宗商量一下。

第二天孙仪涵睁着睡眼惺忪的眼,一声令下众人便是启程回京了。

“这是孙大人给的?”此事县衙里,左旋也是一脸不淡定的看着眼前的水泥颇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

“正是,我家大人还说让左大人也是做好准备,不日定是会委以重任的。”送来水泥的人又是补充了一句。

左旋听完又是有些好奇了,这孙仪涵既然是来了,怎么没直接召见自己,偏偏是就待了一日便是走了,其实他哪里知道,孙仪涵已经命人将他的事情基本上都给打听清楚了,见不见面的也就那么回事了,再加上孙仪涵急着回去见闺女,所以在这温县也是没做过多的停留。

既然人家孙仪涵给了自己不少的水泥,那么他也是不能不收下,虽说他对这水泥的用法也是不太清楚,但是毕竟离得京城也是近,也听说了一些这水泥的功能,无非就是替代黄泥,进行加固的工程,而这效果也是比黄泥要好上不少的,所以这左旋也是对这水泥更加的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