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仪涵出班,众朝臣此时都是知道了此法乃是他所提的,所以见他出班也都是不再说话,想着听听他怎么来将这赋税之法说的明白。
“启奏陛下,此法的设立却是为了救执法之弊,当下我朝赋役制度建立在一种分类决定之基础上,从田赋而言,田亩权属、面积需要核定,而田地的等级需要明确等则,因为田赋税款甚至解送都与之相关的。
而从劳役而言,户等决定了丁等,而户丁等则与劳役相关。此赋役之法便是一种累进税制,财力人力占优的人户相应地承受着较高的税率。累进税制奉行有力者多承担的方法,占有国家财富较多的富豪,乡绅,贵族等等同时也是受益于国家最多的人,因此这些人也是应该承担较之他人更多的义务。
这种的累进税制符合国家通行的公平观念,但是累进制的实行也不可避免地会遭这些贵族,富豪们的反对和抵制。
根据严格的标准,对不同的人征税,应当根据他们的各自的行为反应来决下来,这也就意味着对反应较强的人征收较高的税赋时会面临较大的挑战。
而这种抵制是以豪强和里胥相互勾结的方式进行的,所谓“富者以贿免,贫者愈困”,从先帝依据的黄册和鱼鳞图册事实上早已混乱不堪,各地征收赋役所依据的并非上报朝廷之黄册,而是地方另行编撰的所谓“白册”。
而地方政府只有非常少的在册官员,大量登记核定的事务必须委之乡里,这就给地方豪强制造了充分的机会可以鱼目混珠,通过勾结里胥,改变田则、户等,伪造赋役文书,达到偷逃税负的目的,此等结果却是不利于我大楚的安稳啊。”
孙仪涵说的很是详尽,对这现有的赋税之法也是研究的比较透彻,可能就是周心泽这个户部尚书都不一定比孙仪涵还要总结的好,低下的一种官员也是听得及其的认真,孙仪涵这短短这些话,却是将这现有的赋税构成还有这赋税的一些弊端全都讲的明明白白的了,也是让人一听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潘广则是一脸懵逼的看着孙仪涵,怎么也是想不明白,这孙仪涵年纪轻轻的怎么做事,说气话来头头是道的,根本就不像一个新人该有的这种学习的样子,就跟久经官场的老人一样,对什么事情都是了然于胸,再想到自己的孙子更是生出一股子无力感来,自己终究是会入土为安的,到那时整个潘家能否还继续发光发亮的自己却是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啊,真是生子当如孙子谦啊。
孙仪涵却是不管别的想法,说完现在的赋税之后便是开始说起了这新的方法来,“臣之提议的税法就是想要改革税政的弊端,不再区分官田民田、简化甚至统一田等,针对的乃是里胥书手收受贿赂高下其手,以上作下,以下作上的弊病,索性就取消不同的纳税等则,所有田亩只按每亩多少石粮食缴纳田赋,如此一来,以整齐划一的税率堵塞了所有确定田赋纳税等则中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
针对赋税折纳中或征收本色或征收折色以及采用不同折纳比例产生的使税收经官可以从中渔利的问题,干脆规定以法定的折合比率一体征银,从而有效避免了折纳环节的漏洞,针对劳役编派中不同役差轻重不均而产生的豪民避重就轻的漏洞,取消按户丁等级编派劳役,将所有差役合并征银,所有人户也一律按统一的标准承担劳役,针对税收征解过程中官司需索、远近悬殊造成负担不均的弊端,改民收民解为官收官解,百姓只要完纳税银就已完成纳税义务,避免了在税收征解环节中有司的盘剥和勒索。”
孙仪涵顿了顿又是接着说道:“至于武平候所说清丈之事可不做,微臣亦是觉得不妥,这清丈之事不可不做,而且还要做的详尽才是,只有对现有的土地做到有数,才能防止下面有人暗中舞弊,还有清丈土地之时亦是可是统计人口,给每户编制户帖,户帖上填写户主以及家庭人员的情况,还附上一些这家人口的身份和经济来源,对这些人口亦是可以掌握,若是家中有人病丧,亦是要去当地衙门进行销户处理,做到人口查实的情况。”
说完这句话,孙仪涵也是松了一口气,一下子说了这么多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了,尤其还是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说的,万一有一条说的不对便是会引起那些个反对者的出班否定,这也使得孙仪涵方才说的时候心也是提起来不少。
“孙大人方才说的新法之中对于管绅勾结之事,却是到位,不过即便是如此周密的进行的话,也是难保不会有人铤而走险,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啊。”说话的是吏部尚书李文明,这人身为吏部的直接长官,对于这些个贪官污吏那是自然的也深恶痛绝。
“李大人说的是,此法虽是有所弊端但是真正的目的却还是为了增加国家收入,对那些贪污腐败的情况进行一下治理,当然了这些事情的前提,还是要有律法来保证的,为惩治贪污受贿之事也是要请陛下颁布具体的旨意才行,而且还要相当的严格,对这些个贪官污吏加以震慑才好。”
宪宗点了点头,他很赞同孙仪涵这个提议的,尤其是如今大楚天下蛀虫太多,想要一网打尽也是困难重重,加强律法的效力也是要约束一下这些人。
见众人也没有再出班启奏的,宪宗便是也决定了下来,“刑部,吏部此次对这官员进行彻查,彻查结果直接报于朕这里,内阁、刑部着人商议律法之事,户部安排清丈事宜,税法之事,工部在旁协助。”
众人听完宪宗的话也是纷纷出班领命,周心泽一脸的蛋疼,这刚清闲了几天,孙仪涵就又给户部招了这么大的一个麻烦啊,真是不让人消停,这么一整自己可就得忙活好一阵子了。
高炳辰也是心里不住的叹气,只感叹自己这事遭的什么罪啊,要是好踏踏实实的做个县令,自己还能优哉游哉的生活,现如今可真是让人难办啊。
武平候也是静静的听着,没有在发出异议,他对着赋税的事儿可是了解的不足,也不敢轻易的上前反驳孙仪涵,免得让人问住丢了老脸,那就得不偿失了。
接下来啊宪宗便是将银行发展的事说了一下,也是得到了众臣的赞成,毕竟银行的作用大家还是有目共睹的,对于这件事也是都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于国于民也是极为有利的,没必要阻止,这件事又是归到了户部的头上,现在者户部可是成了整个六部里最为繁忙的部门了。
孙仪涵有些歉意的看了一眼周心泽和高炳辰,不过二人却是也没多少的埋怨,这几件事办好了那可是大功一件,再说了这事都是孙仪涵提出来的,他们还真不意思有所抱怨,只能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