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头没尾的这句话却给了高俊以极大的鼓舞,是啊,风风雨雨十多年眼看就到临门一脚了,自己怎么能够如此多疑呢?拿宋太宗来比自己那可真是对自己的折辱了,驴车天子,怎比我英雄天王?
高天王认真的分析一下战场局势,向朱将指出,宋太宗这次北伐其实对辽朝的威胁很大,甚至胜过了雍西北伐,耶律修哥负伤作战,辽军的形势岌岌可危,如果不是前线指挥失误,军队不能做到令行禁止,宋太宗确实是有可能成不是职工的,究其原因还是宋军的指挥体制问题更大,而尽快决战的方略并不算大错,现如今高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立刻发动北伐也是应有之意。
而光军的指挥体制和作战素养也远远的超过了宋太宗北伐赵光义本人缺乏军事才能,诸将又不够幸福,在战场上争功豪胜,而高俊对自己一手带出来的,有绝对的控制能力,西路军的盘整也是非常擅长揣摩高俊的意图,并加以配合了,光军体系完整有序,职能分明,军队英勇善战,训练有素,从这点上来讲也远远胜过宋军。
而且最关键的是,高俊还有辽东孙平这一张底牌,就算高俊北伐出师不利,与野股形成了僵持状态,只要孙庭这六万辽东精锐能够入关,那一切问题也能够迎刃而解。这也是高俊的优势所在,河北方面11万河东方面7万,辽东方面6万,外加上僧虔北面的近4万人,光是正规军就集中了28万之多,再加上随同作战的民兵和贴军总兵力早已超过40万。
结合从中都来的情报,高俊推算眼下在烟云和辽西镇守的敌军兵马不超过30万人,其中燕京15万,大同方向8万,辽西可能只有5万人左右,而燕京这15万人当中也以汉军为主,纳入蒙古军队编制的各族兵力不超过5万人,真正的蒙古人可能才两万多。
40万打30万,优势在我!
当然以上这三点也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高俊有拿下烟云,全剧燕山的决心,而这一决心也存在于所有的光军将士心中,全军上下在这个认识上无比统一。身后的王延勋显然不好糊弄,眼前的敌人有大批援军即将到来,要么在一两个月内拿下燕山山脉,要么就等死高俊对这点认识无比清晰,因此他也只有一个决心,这决心坚如磐石,至死不休。上下一致的坚定决心,比10万兵马的优势比三大系统的良好运行,比高俊个人积累的那点狗屁微信都重要。
当然骆驼想进帐篷,还得先进去个鼻子,高俊要是想北伐,也得先打开一个缺口,这个缺口早就已经布置完毕——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