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宁是最早归附高俊的势力,几年来也算是任劳任怨,一直韬光养晦,从不争抢风头,也颇得根据地内诸人的敬重。现如今,根据地镇防军在兵力上有优势,唯独缺少的是一位有威望的人镇住各路节度使,防止其互相不服争功诿过,而燕宁自然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有他在,谁也不好说什么。
而燕宁摆出来的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战术,平原军守在德州城内,而其他各军集中在外围,一旦燕宁下令,就主动出马解围,击溃城外之敌。
一开始,严实还真没把这群镇防军放在眼里,他们的衣甲比起太平军正军来要寒酸很多,一般都顶着被太平军淘汰的片甲头盔,用的是二手的小札甲,下身的甲裙只延伸到膝盖那里,个别士兵有皮革做的护腿和护臂,但大部分士兵什么都没有。
镇防军当中弓箭手的比例要比太平军当中还要高一些,大约占到了总兵力的三成左右,但是使用的弓却弱不可用,是竹木制作的,比起太平军正牌越南水牛陈州角弓差的远了。
所以,敌军躲入德州城内不让严实意外,此次他也在博州当地强征了不少百姓牛马,拉来了强大的攻城武器:火炮。
当初,太平军用强大的火炮直接打碎了博州的城墙,成了严实挥之不去的噩梦,现如今风水轮流,他也要试试用大炮来打太平军的感觉了,这些火炮是他召集了整个博州的工匠才铸造出来的,绝对威力强大。
严实对自己的火炮还是很有信心的,在设计上,他们又进行了许多的改良,比如,将太平军那直筒管子一样的炮改成了喇叭形,增大了向外放射的幅度,这样打出的炮弹一定会威力强大,除此之外,还略微缩短了炮身,减少了炮弹在炮身里面的时间。
不过,最富威力的还是两门原始的臼炮,博州人称之为碗口炮,特点是炮弹口径要比炮弹还要大,因此不能放入炮膛之中,而是放在碗状的炮口上,用里面火药点燃的气流将之推出,这种火炮的炮弹曲线很高。
在德州城下,严实志得意满地下令第一轮发射,所有的炮弹都打得过高飞,过了城头,甚至越过了另一边的城墙。
由于火炮射击的硝烟弥漫,严实忍不住闭上眼睛,因此没有看到炮弹的弧度,只听到城头上的人都在发笑,这让他莫名其妙。
第二轮大同小异,第三轮发射的情况好一些,一部分炮弹过高,一部分过低,但还有不少炮弹真的砸到了城墙上,有的留下一个浅浅的坑,而有的什么都没留下,咕噜咕噜的掉在了地上。
高俊的火炮口径最大可达到100毫米左右,而岩石这边由于铸造工艺的限制,除了那两门臼炮之外,口径都不到60毫米,打出去的铁弹丸自然动能不足。
如果高俊在的话,一定还会揪着耳朵告诉严实,把火炮设计成喇叭形是智障一般的操作,炮管的长短也要经过周密的计算才能最终决定,就算他不懂数学,难道不知道要多试验几次来探讨最佳射程吗?
头两轮火炮射击在巨大的嘲笑声中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