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在山谷间列队,准备仰攻对面的山头,西夏将领们认为争夺山头左右两侧的道路是事倍功半,随时可能被在山上居高临下的敌军所袭击。而断水源,抄后路这样对付山上敌军的好办法现如今也无法执行,所以,他们决定以兵力的绝对优势发动强攻,争取一直拳打崩潘正。
而后者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弓弩手们全部上弦,和太平军不一样,潘正在仔细比较和计算之后,废除了以往弓箭方阵的形式,转而将弓弩手交错布置,提倡交叉火力,并争取通过大范围抛射和弩箭直射相结合,以最大限度消灭敌军。
就在这个时候,西夏军队已经动员完毕,后方的旗帜一面面的散开。
潘正这才看清,原来在敌军后方还有部队,首先是点将台,西夏军队的主将就在那里观察着,他左右是成群的西夏高级军将,个个仪态威严。后面则是旗鼓号令,十二面大鼓一字排开,后面跟着十二把牛角,十二把铜锣,十二支唢呐。
紧接着,成群的步兵向前涌来,到达全军的最前面,潘正不由得哑然失笑:这些人的装备甚至不足以和军阵中气势最弱的吐蕃人相比,完全就是一群拉来的夫子。不过他也很快明白了,这就是西夏军队在冲阵前常常使用的撞令郎。
西夏军队在作战前,往往会率先派出一群空有勇气,但缺少装备的炮灰,冲乱敌军的阵势,然后正规军队才会跟进,情形好的话,这些勇士也许能立下大功,摆脱尴尬的身份,成为真正的精兵。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只不过是肉包子打狗,为主力部队认清敌军的实力并撤退争取时间而已。
在这群炮灰当中,也有个别数着铁甲,看上去颇为精干的士兵,正监督着撞令郎向前进,这些人不但有弓箭,背后往往还背着十几根标枪,这些人是党项的分支之一:山讹人,他们是西夏的优良步兵来源。
一名将领在前面带队,他一眼就看到了潘正,并且意味深长的看着他:“啊,又是你。”
“我有点事情想和你私下谈谈。”潘正对西壁啰乜喊到,然而后者只是把刀一横:“你在考验我的耐心,我说了没什么可谈的,投降吧!你今天输定了,就算不为你自己着想,也要为你的部下着想吧!”
然而,在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胜负就已经决定,鲜血浸透的山坡上,数千名西夏勇士的尸体横七竖八的遗落在战场,更多的人举手投降成为俘虏,那些山讹们有些逃出生天,还有些被骑兵就地歼灭。
一开始,蜂拥而上的敌军确实对永昌军造成了极大困扰,弓弩的效率根本无法阻挡数千名狂热分子的一涌而上,最前排的战线开始松动,士兵在人潮中被挤倒踩踏。
就在这个时候,永昌军骑兵果断出击,僧虔率领二百多名骑兵抄了这些勇士的后路,就像高俊之前所做介绍那样:撞令郎是一群没有训练和装备,仅凭士气作战的人,一旦敌军骑兵出现在他们后方,这些人的士气立刻就大打折扣,惊恐不安的回头张望,前进的脚步一下慢了下来,而永昌军的步兵趁机重新组织了战线,开始如墙推进。
西夏骑兵冲了上来,但僧虔即刻逆行阻挡。在陡峭的山路上,双方骑兵很难进行快速的对攻,一来一去,时间耽误的不少,而撞令郎们根本不能支撑太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