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深化军事改革(上)(2 / 2)

颠覆晚金 边郡箭手 1069 字 2021-06-24

太平军最早区分轻重骑兵的时候,是将自己训练的精锐放在重骑兵,以少数民族骑兵为主的熟悉马性的骑射手们定为轻骑兵,前者重甲,后者轻甲。

现如今,太平军开始以战场任务定兵种,由于任务需要,无论是冲锋陷阵,长枪对敌的重骑兵,还是两翼齐张,万箭齐发的轻骑兵,都需要足够厚重的装甲来保护自己,这样一来,轻重骑兵的名字就显得名不副实了。

军中有不少文人,其中也有喜欢畅谈兵事的,他们给高俊上了一个意见,主张以古代著名的骑兵兵种来为太平军命名,可以将冲锋陷阵的重骑兵称为突骑,而弓骑兵们则称为飞骑,除此之外还有虎豹骑等等。而且还主张以民族和地域,将部队分为若干单位,这样的话,一支部队里的士兵都是同乡,语言相通,同仇敌忾,一定会更加强大。

高俊对这个意见不以为然,与之相反,他决定采用土嗨命名法。

将太平军重骑兵命名为具装枪骑兵,而原本的轻骑兵则命名为具装弓骑兵。

通用骑兵则按照偏重分为通用枪骑兵、通用近战骑兵和通用弓骑兵。通用骑兵依旧保持“通用”的本色,必要时随时转换武器(但是不必精通)补充具装骑兵。

而且,骑兵——以及太平军的所有兵种,都在营级以下实行混编制度,无论民族,无论地域,出于方便方言使用者沟通的目的,在同一个都内也许会编入同乡,但是在此以上,必须混编。

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在以士兵盔甲轻重来区分的话,原本的重骑兵和轻骑兵现如今都是真正的重装骑兵了,只有通用骑兵还相对轻装。

这实在是一笔烂账,但高俊觉得够用就行。事实上,只有西欧人将轻重骑兵分得十分仔细,而无论是中国人、日本人、蒙古人还是阿拉伯人,都不会将之搞得像西欧人那么泾渭分明。

如果以盔甲轻重来区分的话,中国的重骑兵战术发展的不算晚,但是长期以来也并不多,南北朝算是第一次巅峰,而高俊所处的时代是第二次。

毕竟,中国历史大部分时间还是相对统一的,而用满身盔甲的重装骑兵来对付游牧民族的部落射手,也未免太过愚蠢,所以,尽管初唐时期有那么多具装甲骑,但是,等到唐玄宗时代也就只剩下南衙万骑而已了。

高俊所处的时代则是重骑兵的第二次绽放,富庶的中原大地被不同的国家所占据,大家都有意愿并且有能力发展各自的重骑兵,大辽有铁林军,大宋有背嵬军,西夏有铁鹞子,金朝有铁浮屠。

现如今,在重骑兵的神圣殿堂里面又加入了高俊的手下们,这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很快也将驰骋于中华大地之上,并将他们的旗帜插上中国骑兵史上的光荣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