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骑兵旗指挥桑真。
陈秉彝这下子又不带兵了,算是高俊对前一段时间风波的最后回应,这也对他是一种保护。除此之外,近一段时间,这两个营要开展一些低温状态下的训练项目,尤其是在沼泽湿地的作战。东北地区多沼泽湿地,不光是著名的北大荒,在这一时期,在沈阳辽阳西面就有面积广大的沼泽,也就是明代大大有名的辽泽。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先遣队抵达辽东四十天后会派人回来,这个时候,已经完成相应训练的两个营就要分批开赴登州,并准备坐船北上。
很明显,孙庭手下的人才梯队不如潘正,但是,作为全军第三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人,高俊还是给予了孙庭极大的保障。
“这个军佐叫夹谷陀里满,是胡里改人,这次我特意把他调出来,安排到远征辽东的军马里,他在那里说不定可以鼓动同乡来参军。”高俊很细心的将军队中辽东籍的人挑出来,几乎全都交给了孙庭指挥。
太平军的籍贯成分如何,这也是个让人感兴趣的问题,根据赵昉曾经给高俊的一份保密统计,太平军的地域成分在现如今的全国所有军马当中,也许也是最广泛最混杂的,其统计如下:
山东两路:39%
河北大名三路:12%
陕西五路:8%
淮南两路:8%
河南路:7%
中都路:4%
辽东三路:4%
江南东路:3%
荆襄两路:3%
江南西路:2%
河东三路:2%
广南两路:2%
蒙古:1%
其他:3%。
短时间过去了这么久,军队的成分已经产生了不少变化,但毫无疑问,广泛的各方精英为高俊的顺利扩张提供了条件,即便是从来没有去过辽东,在一大群辽东老兵和难民的口述下,材官队还是制作出了一幅辽东的地形图,而且在高俊的记忆里大致吻合。
也就在十一月一日,孔元政等人宣布本财年结束,并且进行了相应核算,在四天之后将初步账单交给了高俊,开始了本财年的总结大会。
在这一财年,太平军拓展了整整一倍的人力财力,获得了北部五州这样富饶的地方,但是依旧面临艰巨的斗争形势。高俊确定了下一财年的工作目标:努力发展工业,吸引外地投资,积攒军资军储,扩大短期收益。为后年的北伐创造条件,把以往的政策争取变现。
根据指示,军费支出将从今年的772%提升至85%。
今年冬天将继续开展煤铁工业,打造军器,暂停收益太慢的水里建设,全面为战争做准备。
但是何志也辛辛苦苦保住了几个项目,包括在黄河沿岸设立水文站——未来想要繁荣昌盛,就必须治理黄河,想要治理黄河,必须提前了解黄河,今天设立水文站,二十年之后,必然是丰富的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