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的全部吏员被分成了6个等级,也可以逐步迁转,立有功劳可以破格提升,各级之间界限分明,俸禄也有明显差异,从最低级的吏员开始做起,就算是一切都顺风顺水,也要五六年的时间才能升到最高一级。
与此同时,各县衙门里所能使用的吏员人数也大大提升了,按照金代原有的规定,即便是上等的县,县衙内也只有八名司吏,而高俊直接将这个名额提高到30人,并且设定了其上下级别,依照级别发放俸禄。
但是,这也不是无原则的扩大政府规模。与此同时,高俊也开始严格限制各州县雇佣编制外人员,并且派出军队人员协助各州县进行筛查,将原有的编制外人员进行考核,如果能力足够的话,就将之纳入县衙当中,成为正式的司吏。如果能力不足或者劣迹斑斑,直接归为平民,从此不得再借助政府的权威肆意滋事。
县衙雇佣编制外人员也算是一项老传统了。从唐宋开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各县原本规定的人员额度实在是跟不上了。一个大县可能有近20万人口,但是只有四名官员和十多名小吏,根本不可能有效管理。
而地方官员解决的办法就是,大量招纳编制外人员协助政府工作,除去朝廷规定数目的司吏之外,各县往往还有数量巨大的押司、抄手。这些人连“吏”的编制都没有,充其量只能算是政府雇佣的临时工,比起地位已经很低的小吏还要可怜的多。
但是这些人数量巨大,而且比吏还要深入基层,所以大有便宜可占,在百姓眼里同样是呼风唤雨之人,响当当的呼保义,也不过是个郓城押司而已。
这种编制外吏员的数目往往极为广大,甚至于个别县内有近百名,而为了养这些人,官府往往还要在正规税收之外,在百姓身上另外摊派一笔钱。这又给了官吏们上下其手的机会,巧立名目,苛捐敛财,如数归还,三七分账。
这笔钱的份额因此也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朝廷的征税,金朝初年,胡砺知深州,深州有五县,每县都要征收上百名弓手,一年从百姓身上搜刮5000万钱作为养人之资。
因而,高俊大举扩大了各县的吏员人数,但是禁止雇佣编外人员。
这项工作极为浩大,预计要等到明年春季才能够完成。这段时间,军队里不少军官都派出去出公差,以至于军队在这段时间无法调动。
这也不是第一次了,最近一段时间的各类改革当中,由于政府机关人数不够,军队频繁派出人员协助,以至于指挥结构都削弱到了不足以进行战斗的地步。高俊只能祈求今年下半年不要有敌人来犯,不然的话,他就得临时把军官全部召回,那样的话,后方根据地的各种改革都必须要暂停。
这一个月也是高俊最忙碌的一个月,一方面要推行内部的各种改革,另一方面还在加强对外的情报体系和交往体系、训练军队、提拔军官、挖掘人才、建立新式学校。
潘正已经去了陕西,而何志也的任务同样重的很,高俊可以指望的还是王浍,尤其是人事任免上,每次都要经过王浍的意见。
目前,山东的三人团空缺了一个位置,高俊很想让王浍顶上,但如果真的论资排辈的话,赵汝凡也许才是最应该上的。关于如何选择在山东的第三人,高俊还没有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