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乐器八十余件;
其余在山东难以获得的工具——妆刀、镊子等等三四百件;
物资:
铁制农具六百余件;
木犁三十副、其他农具:筛车、水车等六副
军器监上好羽箭两万支;
马二十匹,其中种马十二匹,母马八匹;
牛六十头;
驴四十头;
上好的猎犬十二只;
瓷器六十余件;
生漆六十桶;
松墨四十锭;
各类药材近三百斤;
各类种子七斤;
硫磺、硝石八十桶;
漂亮的铜镜十二面;
各类珠宝首饰数百件;
人员:
铜铁匠、裁缝、小炉匠、木匠、车匠、灯匠、金银匠、印刷匠、酿酒匠等工匠学徒及其家属一千余人;
郎中、兽医、说书艺人、舞女、乐师、画师、厨师、茶师及其家属一百余人;
专门负责制作兵器的军器监匠人及家属一百余人;
马术、行船、赶车、种菜种果的各路人才及家属二百余人;
其余的人虽然没有特别技能,但也都有一技之长,高俊当时是萝卜快了不洗泥,但凡有一点长处的人都被拉过来了,现在才发觉安排这帮人的生活也是困难。当年安置灾民的残余房屋再次被动用起来,其余生活物资也开始紧急调运。
除此之外就是太学的那帮学生,虽然仅仅只有五个人,但却是高俊关心的重点,于是乎,本来以为自己可以回到师范学校的陆娘再次被借调过来,专门安排这五个人的起居。
赵汝凡再一次的给了高俊好印象,在接受物资、筹办集日的工作中,表现得十分勤恳卖力,各项措施也都部署得当。其实赵汝凡是一个非常擅长领会上司意图的人,很快他就不需要事事都请示,就能自己做出符合高俊、何志也期望的决策了。
放假的消息在七月八日通知,七月十日,根据地迎来第一个旬假。
这假期不同寻常,除了公务人员之外全部放假,军营里面的军兵也迎来了一天的出营日期,即便是私人作坊,也都被勒令放假,让学徒们自由上街,而且还鼓励作坊主们给学徒发津贴,让他们痛快一日——这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是根据地各县下属各街各管的乡官们,在高俊的时空里司空见惯的居委会大妈们提前千年出现,工作做得很不错。
当然还有一种人是万万休息不得的,那就是各路商贩餐饮,听说寿张县这边要痛乐一日之后,附近十里八乡的大小商贩们,纷纷抄起自己的行当,奔向寿张县城——其他各县也都安排了旬假,不过这些缺乏工人的县城热闹程度远远不能和寿张相比,商人们就像听到大渔汛的渔民,闻到血腥味的鲨鱼,看到中原城池的蒙古人一样,一窝蜂来到了寿张县。
然而就在寿张县城门口,他们看到了手持武器的军兵和派出所人员、治安队员,七月九日,寿张县工商管理所正式挂牌。
工商管理所规模不大,只有三名工作人员:高俊手下戴全都的军典沐白算一个、当刚刚来到寿张县的太学生吕寿铭算一个、寿张县商人领袖,县里快活楼酒家的老板王传庆算一个。
当年师靖反叛之所以能够被控制住,主要依靠军典沐白及时掌握动态,提前汇报了思想状况,高俊对此人印象大好,这次沐白作为军方代表参与寿张县旬假的工作。
就像平时给军兵们讲课一样,沐白用老太太吓唬孩子的语气告诉了各路商贩寿张县目前的工商管理规定。
为了使这个节假日能够热闹,高俊大手一挥,豁免了商贩们的工商营业税,也不用开发票,但是依旧要交占地费——寿张县已经事前把县内主要街道划分为一个个摊位点,商贩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前租用,县前的好位置价格高,偏僻一点的位置价格低,
除此之外,还有十二项规定:不得越界经营,不得乱扔垃圾,不得阻挡街道……
这些商贩们很多都是农民,把自家的农余产品拿出来出售,大家最害怕官府,还没进工商管理所的大门就先吓跑了一半,剩下的人还是壮着胆子交了占地费——最贵的也不过五十文钱,倒也还在大部分人的接受范围之内。
高俊也曾经想过不收钱,鼓励农民们积极交换农余产品,但是仔细考虑来,旬假是要成为一项固定制度的,还是要考虑长远性,为了旬假赶集,各部门都加班加点,布置了治安、消防和商业纠纷的人力,还是应该稍微收一点钱。
七月十日,旬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