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换个角度考虑问题(2 / 2)

每次隔上十天半个月,王君如都会把周牛牛送过来两三天,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了入冬前。

周逸云的农家院过了十一长假,开始渐渐进入淡季,后面整个冬季都是休息的时间,他和王君如商量着天气也冷了,可以让孩子少折腾,来了多待几天。

王君如倒是赞成,只是不知道沈慕诗方便不方便。

周逸云也觉得,每次周牛牛走都不开心,倒不如让他多呆几天呆到想家了,要不然回回都是眼泪巴巴的,看着都替孩子委屈。

“等我回头问问,毕竟是有点麻烦人的事。”周逸云回复着王君如。

“怎么还麻烦人?我觉得沈慕诗挺好啊,孩子每次回来都问什么时候再去姑姑那里。”

“当然麻烦人,人家在帮我们带孩子,非亲非故的。”

王君如笑道:“你可以让她不非亲非故啊?!”

周逸云摇摇头:“开玩笑,我好不容易单身了,不能才出虎穴又入狼窝吧。”

“德行,你就嘚瑟吧。你们到底怎么样了?”电话那边王君如好奇的问道。

“这么关心这个干吗,是恨不得我回头是岸还是希望赶紧把自己栓上”

“我才没那么好心,盼着你回头是岸?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咱们分开是对的,对我们两个和孩子都好。我是希望你踏实下来,我能放心把牛牛放你们那。”

“看这意思,你要开始新生活了?”

“对啊,我也注册了个qq,正学着聊天呢,说不定也从网络走向现实一次。”

周逸云笑了:“你啊,傻了吧唧的,别被人骗了吧。”

王君如将叹息藏在心里,自己傻吗?可能很多人觉得自己很能干,不论是事业还是家庭,事业上越来越顺,家庭上婚姻是失败了,但是财产并没有任何损失,相反周逸云的净身出户让很多人觉得王君如占了大便宜。可是真正觉得她傻乎乎的只有父母和周逸云,那才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她从来不算计金钱上的得失。

但是现在自己不能傻,周逸云之所以离开,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反而自己也一样,在选择的路上她比周逸云更难。因为至少周逸云身边还有个沈慕诗,而她认识的都是利益上的关系,越是这样她越不敢把自己陷进去。

“对于一无所有的你,可以放心去找,至少对方不是贪图你什么,而我不不行,我担负着儿子的将来。”

周逸云沉默了片刻:“你明白就好。”

“我是明白,你明白吗?我觉得沈慕诗真的不错,至少这么久了对牛牛是真好,你还不抓紧啊。”

“你就别替我瞎操心了!没事我挂了,问好时间我会告诉你的。”

周逸云挂断了王君如的电话,拿着手机沉默了半天,每次牛牛在的时候他和沈慕诗相处很是他舒服。而牛牛不在的时候,他们只是委托关系,有的时候甚至他并不太愿意和沈慕诗多交流,怕沈慕诗会觉得自己关心的是账户的收益给她压力。

在这种想法下,两个人即便是在网上的交流群里也只是点到为止。私下里大家聚会的时候,更多的还是交流经验和方法。聚会也成了周末大家的定式,只有飞哥两口子不出门旅游,骄哥不用去看丈母娘,沈慕诗也忙完了从奶奶或者父母那回来,总会有一两周就约到周逸云家一次,自然还是各自带些菜品,最后的分工沈慕诗刷屏洗碗。

没到这样的日子,酒席散去沈慕诗和周逸云一起收拾干净残局,她就会问问牛牛什么时候来,然后告辞。

而最近,沈慕诗似乎有什么事在忙,在群里的说话少了。

除了看书喝茶写写字,沈慕诗有了新的事做,有了新的学习的对象。

何武闯进了沈慕诗的生活,本来是想问问天津工作室的进展,正好北京那边有个新开的客户。工作室的房子是退掉了,但是正常的业务沈慕诗还在继续做,这些日常的佣金属于细水长流,偶尔有要新开户的,考虑到当初的宣传以及平台相对的正规性,沈慕诗也会做一些介绍并且做一些辅导。

新开的客户是朋友介绍,由于她本人在北京,又离总部不远,沈慕诗便约在北京见面,由她直接带着客户到总部去开。

为了衔接工作上的事,沈慕诗联系到了何武。

找了个工作日,沈慕诗和客户直接约在了总部见面,负责接待的文员早已经在何武的安排下准备了好了签约的文件。

沈慕诗到的很早,不到九点她就做着新开通的城际列车来到北京。

她清楚的记得,当年奥运会之前动车第一次通车,那时候正是自己频繁往返两地之间,发车的首日还得到了一个首日封。

这几年虽然也有两地的业务,但是自己已经很少往返来回跑了,但是当又回当年工作生活将近十年的地方,心情还是有些说出不的复杂感受。

何武到办公室的时间也比较早,沈慕诗来的时候,办公室大厅里稀稀落落的有几个正在做准备工作的员工。

被前台领着来的何武的办公室里,何武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沈经理,这么早就到了。”

礼节性的握了握手,沈慕诗笑笑:“叫我小沈吧。听上去显得年轻些。”

何武笑的很自然,看上去文气却不呆板:“想喝点什么?对了,我这有今年的新桂花茶。”

桂花茶?沈慕诗还真是第一次喝到,当茶杯捧到手里就闻到桂花的香气。

“很香啊。”

何武亲自倒了茶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我听说了,李商去券商做的不错,现在已经做投资顾问了?”

“是啊,还是年轻好。”

“年轻挺好,多积累经验,他的目标是做基金经理,现在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也得四十多岁,小伙子还不到三十岁吧?我觉得有前途。”

“你这总部负责人有意思,怎么不觉得人才流失有遗憾啊?!”沈慕诗调侃的笑道。

“良禽择木而栖,谈不上遗憾,再说我们这行本身也有很多不确定性,比如平台比如政策,再比如交易者出现的各种风险,像李商这么有头脑的年轻人不多。”

沈慕诗很认同何武,甚至觉得他和其他这个年龄成功一些人的有些不同,更平和接地气甚至更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