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大家庭里的阵营(1 / 2)

沈慕诗根本不同意胡晓天的做法,但是不答应似乎又觉得打击他的雄心壮志。

胡晓天还是那句老话:“你们家的事你去搞定。”

“晓天,这事咱讲点道理,还钱是早就说好的,而且咱们结婚家里也没少支持。”

这么说下去又开始有了吵架的苗头:是你们家催着结婚的,你想结婚谁要这么早这么多负担。

如果不买房子结婚至于欠一屁股债吗?不欠债我用的着这么大压力吗?

声音越来越大,即便楼外蹦跶几声鞭炮声也快压不住这不隔音的楼的声音传出去。

要不要先还钱抑或拿出钱来投资做个公司先不说,起码沈慕诗知道,指望胡晓天大年初一陪她回奶奶家是没指望了。

吵着吵着,沈慕诗便有种不好的预感,大过年的吵吵还不够,真要动起手来就不是一般的晦气,还有丢人,因为隔壁还住着自己的闺蜜。

有老人的家里,向来不缺少年味儿。

和自己那简单贴着吊钱福字的单元房想比,奶奶家过年装饰的就热闹多了。

家里的装饰全是天天给弄起来了,小伙子已经上了美术学院,平时还喜欢做一些民间艺术的手工,一到过年可算是展示出来才艺。自己手工的剪纸,贴在门窗上,手工作的拉花挂在房顶,连阳台上都是挂着一串串手作的小灯笼。

桌面上摆着点心糖果和各式干果,这些东西向来都不用奶奶买,这些年似乎每家每户都富裕起来。尤其是四个姑姑,总是大包小包的给奶奶拎东西。在外地的两个姑父都混得风生水起,一个是国企处级,另外一个在当地和人做起了地产商。至于在本市的两个姑父似乎更加不居人后,一个在三峡工程上赚了一笔回来,回来做起来的装饰公司,小姑父更是做汽修厂这几年也是春风得意。

奶奶家的烟酒,平时的水果零食,乃至鸡鸭鱼肉这些都是小数,大到空调电视以等家电也都被姑姑们抢着换了新。

相比之下,三个沈姓的儿子反而没什么大出息。

老大,也就是沈慕诗的父亲,已经退休了,天天打打小牌做做饭,唯一让沈父骄傲挂着嘴边的就是老沈家长子长孙考上了名校一本。

老二,也就是沈慕诗的二叔,工厂工人一辈子,儿子沈英坚从小就是混世魔王,调皮捣蛋有他学习那是一塌糊涂,奶奶常说,这孩子随谁呢。

老三,那个被沈慕诗叫三叔的,顶替了奶奶的工作,却没做奶奶在那家企业的职务,而是当了一名司机。据传说,那企业是当初公私合营才保留了奶奶的职务,而三叔刚好经过十年浩劫,没上什么学而且当年司机也是个了不起的职务。

这点沈慕诗不否认,同样是司机,舅舅那是混到了好单位。

说回奶奶家的新年,大年初一常常就都能聚齐来七七八八,过了三十初一还在那过年的儿子们,和外地赶回来以及想提前去的女儿们,初一这天就是个大碰面。

而这么多年的变化让老沈家不知不觉的形成了两个阵营,一个没什么出息而且还在让奶奶贴补的儿子们,一个是日渐发家争着拿出实力的闺女姑爷们。

姑姑们一边抱怨奶奶偏心,一边晒着这一年都给奶奶添置了什么。

而晒的同时,难免会多看一样坐在一边各自丈夫的神情,再腹诽一下憨憨的老大,装傻的老二,以及病恹恹的老三,在自己婆家面前的不提气。

这种气场的行程,沈慕诗早已渐渐感觉到了,而姓沈的姑娘竟然嫁得那么仓促,而且对方的条件又不是很好,这让几个姑姑感觉有点恨铁不成的牙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