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吏部尚书 二(2 / 2)

“三把火这就烧起来了!”

嘶!

四个主事当时就是一愣。

心说向大人刚刚任职吏部,连内里的习惯都还没了解清楚,他怎么就干动手?

要知道,官员的升迁调转,这里头关系深了去了,一个不慎就会得某个大佬。

文选司主事江长青问,向大人准备从哪里入手?

“老迈昏聩的知县!”

稽勋司主事杜善说这倒是很好的切入点,剔除些年老的知县,一来可以在陛下面前做做样子,二来还能惊醒那些懒惰的知县,鞭策他们勤快些。

最最重要的一点,那些已经年老的知县,据对是属于没后台的,不然也不会在小小的知县任上逗留缠绵一辈子。

这本身就说明他们无能,早就该被剔除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这些人里有谁是某大佬的关系户,但这种关系户也属于可有可无的,办不成啥大事

既然属可有可无,那被向青山给裁调,大佬也犯不着为了这点小事去和向青山翻脸。

“向大人眼光独到,不得不让人叹服!”这话是考功司主事杨安远说的。

此时几个小厮已经把全国一千多知县的履历表都给搬来,把李裕的办公桌上堆成了小山。“四位大人也帮帮忙,帮在下挑选下,也好早些给部堂大人送去。”

五个人当即一起动手,看官员履历表的上年龄,政绩考核,凡是碰线的全都给挑出来,一会时间就挑出三十多份,再由小厮送到向青山那边。

至于以后该怎么办,那就是吏部尚书向大人的事了。

这件事才刚刚开始,就被下班的几个官员给传开了,顷刻间在京城引起轰动,大小官员都知道该勤快点了,在偷懒恐怕脑袋上的乌纱帽就要被摘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没了这顶帽子,办事不灵,说话不响,连儿女的婚姻都要受到影响!

皇帝也通过自己的秘密渠道得到这个消息,他很满意,认为向青山这是在认真办差,“好,很好,非常好!”

第二天乾清宫小朝会,皇帝还当着众位大臣的面,把向青山好好的夸奖了一番,好要他放手去干,不要怕得罪谁,万事由他顶着!

回到吏部,值房里赵同友已经把李裕派人送来的年老知县的本子给放在桌上,还告诉他一个消息,昨天在扬州任职的周昆回京,他的师爷陈伯谦希望能找个时间碰碰面。

周昆乞骸骨回京养老,像陈伯谦这种有大才的师爷自然需要另谋高就,而且陈伯谦是向岳的师傅,向青山自然是要关心下的。

向青山让赵同友先去和陈伯谦见个面,约好碰面的时间,顺便探探他的口风,是想留在京城,还是到嘉峪关他徒弟哪里帮衬下。

“当然是去徒弟那边好,向岳身边可一个帮衬的都没有,他一个做师傅的当然希望徒弟走的越远越好!”

向青山心想陈伯谦年纪不小了,还要到西北去吃沙子,对他来说很不容易,“要是这样的话,那我可要送他一份厚礼!”

随后向青山便埋头公文,第一份老年知县的履历就让他皱起眉头。“这种人还能一直在官员队伍里混下去,那也是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