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割让 下(2 / 2)

额尔浑还小小的分歧,简直黑了心了,比草原上冬天的饿狼还要狠。

看到蒙古人态度强硬,向青山下最后通牒,今年不给割让,明年春天他让潘训带兵去取!

“要不了三年,就能把朵颜三卫赶到漠北去!”

又来吃果果的威胁,额尔珲没法子了,因为形势逼人。

额尔珲在脑子里转了好几个圈,他还是没胆子拍板,只能说兹事体大,他还要返回科尔沁部找那颜王爷商议下。

“可以,快去快回。”

这次谈判的结果再次奏与朝廷,皇帝到没说啥,谈判吗总要有个讨价还价过程,他等得起。

而朝臣们却对向青山的大胃口很不满意,原先和蒙古人讨要辽河套,就已经让他们不满了,现在还要得寸进尺,将来就是个火药桶,说不定啥时候就会爆炸。

皇帝听了这个建议后,心里又开始有些犹豫了。

京城的反应,自会有谢迁给向青山送信通报。

他也争锋相对,在《大明新闻》上再次发表署名文章,名字叫做《大明永远都没有多余的土地》。

文章说,夏朝的疆域只有河南山西交界处那一小块,而到了商代,就能东到山东,北到燕山,中原腹地尽被囊括其中。

而到了秦始皇时期,国土更是南达到广州,北至长城,汉代还开发了西域,唐代更是疆域辽阔。

他还问读者,难道我们连古人都不如吗?

文章还举了个很现实的例子。说一对三十多岁的年轻夫妻,家有一百亩地,还生了三个儿子,人均二十亩地,可谓是殷实人家。

二十年后,这三个儿子又都娶了媳妇,又生有三个儿子。这样就是三个五口之家的小家庭,外加老夫妻两个共十七人。

而土地还是那一百亩,这样人均土地就变成五亩半地左右,这点土地上的出产也不过仅仅是聊以糊口罢了。

要是在生下一代,诸君不必须细算都能知道,这户人家一定会有缺粮的危险。

所以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必须也要跟上。

而大明的土地是定死的就怎么多,在天下太平;人口繁衍的趋势下将来终会有缺少土地的这一天。

他还在文章的最后抛出个问题:“难道几十年后真的缺少土地了,大家都饿死不成?”

这篇文章在京畿江南都得到非常强烈的反响,几乎所有读者都强烈支持向青山的军事扩张,因为他们都有多子多福的心意,难道还能看着子孙后代都饿死不成?

皇帝也明白了向青山在辽东一只持强军的想法,这是在为大明百年后的安危谋划啊,简直思路太深远了。

太子更是非常欣赏,还把这篇文章看了好几遍,深以为然,将其中道理牢记在心,从此小太子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土地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