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鼎:“好啦好啦,小向将军你先回去,过几天我保证给你拨款。”
事情传开,京城的武将们都盛赞向岳说得好,是在给他们出气。
京城的武将每次和户部要钱,都要像求爷爷拜奶奶似的,不拖延个十天半个月那就是奇迹。
没几天,武昌府送来四百支火枪,朝廷给了潘训三百支,因为他很快就要到辽东,那边急需新式武器镇守地方。
向岳不急,他只分配到一百支。
兵部早就给武昌铁厂下文,要他们日夜赶工多多生产火枪,以火枪抵扣朝廷的赋税。至于宣府大同,延绥等地还要排在后边。
同时兵部还知会工部,让他们抽调手艺精湛的铁匠到武昌,帮助火枪生产。
随同火枪而来的,还有潘训的父亲老潘。
老潘自打接到儿子的来信,说他立了战功,还被朝廷封为游击将军。自己还和向青山的堂妹好上了,要他赶紧上京提亲。
这两大好消息让老板喜出望外,高兴的眼泪都下来了。
本来他以为儿子不过是在瞎玩,哪知道竟然出生入死,和向大人的弟弟一起,一仗就斩杀五千蒙古人。
太棒了!
太让人意外了!
老潘为此还在武昌城大排筵席,还把儿子的信给各位来宾观看,但凡被请来的,没有一个不敬佩老潘的。
都说他生了个好儿子,为国立功,为家族增光!
还有人说:“老潘,以后你就可以安安心心的享儿子的福了,咱们几个兄弟也要仰仗贤侄了。”
信还被送到长沙的家里,潘训的老妈奶奶听后都激动的眼泪长流,说这是老天开眼了,儿子终于成才。
能为朝廷立功,还能自己相中媳妇,而且还是一门绝好的亲事。
这婆媳俩连夜收拾家里原本早就筹备好的金银首饰,坐上小舟直奔武昌,汇同当家的一起到京城看看新儿媳。
还有原武昌府学潘训一起玩的小兄弟,听说潘训已经成了屡立战功的游击将军,还被向大人看中,他们非常纳闷。
都说看不出来啊,潘训不过就是个不务正业,仗着家里有点钱,骑着马到处游历的纨绔,他竟然还能当将军,真是奇了怪了。
这些人想,既然潘训这种纨绔都能当上将军,那自己一定也行!
既然文的不成,那就该武的,只要能当官,文武都一样。
不用家长督促,湖广的纨绔们都很自觉的拿上包裹,提着兵器,跟随老潘一起上京,去投奔老朋友去,也争取能博个一官半职,封妻荫子。
一行人心急火燎,日夜赶路,终于在年节前赶了好几辆大车的聘礼到达京城,得到消息的潘训还到京城迎接。
老潘连客栈都不愿意去,而是一个劲的催促儿子带他们去向府,“办正事要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