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传到南京,南京守备许俌也坐不住了,他给京城朝廷上折子,详细介绍了事情的经过。
而得到消息的京城清流们,就像是苍蝇闻到腐肉味道,顿时就疯狂起来。
弹劾的奏章顷刻间都堆满成化帝的书案。
远在武昌的向青山看着谢迁给他传递的消息,看了暗暗好笑。
他还和师爷赵同友说,但初这两个蠢货削尖了脑袋想要去苏松,结果呢?那地方也是谁都能去的?
赵同友这两年也算是享了清福,还赚了不少银子,心宽体胖之下他比前几年胖了许多。“事情闹到这个地步,现任苏松两位知府是一定会要罢官的。
至于调谁去。。。。。。嗯;也要调一个有能力有手腕的,不然还是要坐不稳的。东主你可要小心了!”
“我,调我去苏松,可能吗?”向青山一点都不相信这样的猜测。
苏松两府,那可是天下第一等的肥缺,朝廷赋税之仰仗,再怎么闹也轮不到他去。朝廷那么多官员,早就把这条门路给走通了。
再说那两个地方当官的家庭很多,还真不好搞。
但没过几天,南京汇通发来书信,说苏松两府老百姓还上了万民折,说武昌向知府为官清廉,办事公允,善于发展经济,善于体恤孤幼,是个心怀百姓的好父母!
希望朝廷能把他给调来,不然他们谁也不服!
“这算什么话?”向青山隐隐感觉事情有些走偏了。
而且还莫名其妙的把自己给卷了进去,指定要自己去,让满朝心怀期盼的官员们怎么办,这不是把自己架在火堆上烤吗?
以至于在巡抚衙门,林浦和郭孝看到自己,都用很奇怪的眼神看他。
向青山自然之道是怎么回事,他赶紧解释才苏松之事与他无关,他也是个被害者,“二位大人,武昌铸钱局的事刚刚展开,下官还想继续在武昌待上几年。”
林浦把朝廷刚刚下发的邸报给向青山看。
邸报上说,皇帝已经下令罢免苏松两知府,永不录用!
两位打人至死至伤的衙役,全家充军云南,太仓知州下南京刑部大牢待审。
林浦:“过去苏松一等一的好地方,现在看来那是个麻烦之地,据老夫所知,吏部已经更没有谁走这条们路了。且朝廷清流也赞同苏松百姓的主张,建议调你过去。”
“怎么会这样?”向青山已经完全听清林浦的话外知音。
那就是他很有可能被调任苏松!
郭孝更是说,肥缺虽好,但乌纱帽更重要,那里不能当官,非要冒着被罢免的风险去火种取栗。
而且武昌府现在也是肥的流油,把你调走,你这位置不是就空出来了吗。武昌远比苏松还官的多!
“老天爷,这不是强人所难吗”向青山扶额长叹:“我怎么成了救火的了?”
返回府衙的路上,向青山依然还没想通,他原本是准备在武昌继续待下去,一直到老皇帝去世,小太子上位再返回京城。
现在计划没有变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