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收礼受到手软(2 / 2)

又休息一天会,大家都上船赴任。

一日夜时间,船队到达苏州阊门码头。

苏州很早就是东南大都会,本地出产价值不菲的丝绸茶叶,兼有运河水运便利。现在天下承平以久,苏州城更加繁荣。

光是在码头附近,向青山就看到鳞次栉比的商铺招牌,城里人的穿着打扮也干净文雅,说话更是软软糯糯的格外好听。

由于苏州府原来的知府同知已经全都被罢官,前来码头迎接的只有暂时代管苏州府的吴县知县管国强来迎接。

坐上四人大轿,向青山还透过纱窗仔细观察苏州的市井,这样能获得第一手最详细的观感。

他看到越往市中心走,街面上就越发热闹。市区地段,向青山还看到街上还有还多穿绸缎的有钱人,这种情况他在武昌看到很多,遂明白苏州是真的富得流油。

“不过有钱不愿意缴税,这也不是个办法。”

苏州府衙,倒是个看上去保存完好的官署,大门上的油漆看上去都是新的,不像武昌知府衙门破烂的都快倒了。

晚上,向青山还在苏州府衙门便饭,饭后还和吴县知县管国强闲聊起来,问他是哪一科的进士,到吴县上任几年了。

最后忽然发问:“你说苏州府的赋税为啥就成了老大难呢?”

和向青山心有灵犀的李宏田筑两个,喝茶的喝茶,闭目的闭目,好像都没在意,实际上他们都把耳朵竖起认真的倾听。

“向大人,苏松两地的税赋难度,其实以苏州府为最。一句话,小民之税好收,豪门之税难缴。”

史金亮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心里还暗自庆幸,在南京时就把责任早早的推给向青山了。

苏州府的豪门好多有盘根错节的关系,动哪一个都会影响到一大串。

阿弥陀佛,咱还是当个泥菩萨算了。只要保住知府的位置,任向青山蹦跶去吧。

从苏州到太仓,向青山再送田筑上任,随后他又在当地找了个向导,准备坐船从吴淞江进入黄浦江,逆流而上到松江就任。

官船进入吴淞江,向青山看到此时的江面比后世宽了不知多少,船在江心两岸看起来只能隐隐约约的,水面也很清澈,河面还有渔夫划着小船在张网捕鱼。

据船上的向导介绍,这吴淞江就有河宽水浅的特点,元末国初下游时有淤塞,黄浦江也是如此。

后来在永乐时当时的户部尚书夏元吉上书疏浚吴淞江和黄浦江,还让原本互不相连的两条大河汇成一条,算是把经常发大水的上海县,从苦难中给解救出来。

待官船远远的能看到上海县城,向青山开始注意起江面。果然没多久官船转向,往南逆流而上。

站在船头的向青山饶有兴趣的看着;两河交汇处的后世浦东陆家嘴,此时那边还是一大片荒地。

江边满是枯萎的芦苇杂树,一点繁华的样子都看不出来。

进入后世外滩江面,向青山注意到浦西这边还能看到房子,而浦东这边依然是荒芜一片。

向青山心说,浦东开发,后世需要,现在也是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