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状元提出的好主意,四位豪商都很感兴趣。
许永江对身边伺候的伙计说:“去,把银票拿来。”
银票?
这是啥玩意,四位都很好奇。
片刻之间,小伙计用黑漆托盘送来一张花花绿绿的纸张。
许掌柜笑道:“这就是银票,容逼人给诸位解释下。”
“就以今天姚陈两位老板的事情来说,纷争麻烦。而陈老板要是先把银两存在小店的柜上,经过鉴定后,小店给您在这张纸上开出一张三千两的票据。
而您陈老板拿着这张价值三千的票据,去找姚老板进货,在生意谈妥后,您陈老板只需把这张三千两的票据交给姚老板即可。
而姚老板您也不必再为银锭的含银量而大伤脑筋,转头就能从小店的兑换出三千两银子。这不是很方便吗?”
姚老板喝了口说:“您这说的好像和宝钞类似啊?”
宝钞也是时下明朝的纸币,由于华夏大地一直缺少铜,以至于影响到了商业交易,朱元璋遂下令实行印刷的宝钞来补充流动性不足。
宝钞的面值为一贯钱,在刚刚开始流通时还可以足额兑付,但随着时间的延续,后代皇帝便开始大肆印刷,以至于现在宝钞只能值其面额的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一贯面额的宝钞,在钱铺里只能兑换到一百个铜钱,还要收取手续费。
许永江再做解释,他说银票和宝钞有类似之处,那就是见票即兑,非常方便。
不同之处在于宝钞可以随便印,想印多少就能印出多少。而银票却完全两样,它的背后是足额的银子。
客人拿来多少现银子,钱庄才能看出多大面额的银票,若是无人来存钱,钱庄也就没有开银票的必要。
“所以,只有银票才能有足额兑换的能力!”
这下四位大老板全听明白了。
姚光宗还对陈晓阳说:“以后咱们就这么办,你我都能轻省些。”
“正想如此!”
看老客商们都还能接受银票,许永江心里非常舒服,他还亲自给客人沏茶,继续说道:“刚才鄙人说的都还是银票的最基础功能,还有更妙的!”
他还是拿姚光宗和陈晓阳的交易来举例。
说陈晓阳是南京人,带了巨额银子外出总归有些不安全,其实他可以在南京市就把准备进货的银子,存在南京汇通的柜上,换取一张等额的银票。
到达武昌后,再在本号兑换成一张本号签发的银票,就能和姚老板交易了。其实姚老板要是不介意的,这张南京签发的银票一样可以交易。
只不过本来应该是陈老板来兑换的,现在变成了姚老板来兑换。
你们想想,要是带上上万两银子去远方进货,是带现银子好,还是带银票安全?
林德全脱口而出,当然是银票轻省,薄薄一张纸谁也看不出来。而一万两银子,就需要用马车来拉,这就会给宵小以可乘之机!
“没错!”许永江对林老板的机智表示赞赏。
银票就这样慢慢的开始在大老板之间推广开来,但也只有做大宗交易的才喜欢。武昌城里那些个做小买卖的,他们尽管知道汇通钱庄有银票之事,但他们还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