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户部也有办法,不同意也可以,以后都察院想伸手要钱,那就会被排在最后一个!
这下王越没办法了,只好照办。
不过事情还没完,向青山又一次在京城的《大明新闻》上刊登署名文章。
文章还把陈文斌弹劾自己的事先介绍了下,他自辩说自古以来男耕女织就是规矩,现在有御史陈文斌弹劾武昌府雇佣织绸女工,是有伤风化,败坏伦常。
请问雇佣女人织布有错吗?
她们都是良善人家,出面干活无非是为了家庭多点收入,为了子女能吃饱穿暖,为了儿子将来念书。
没了这份收入,几百上千户家庭都要有断炊之苦,无数小孩还要成为文盲。
武昌府是在救人,而不是在害人!
向青山还说京城同样也有为了生计而抛头露面的女商贩女琴师,难道她们也有错吗?
纺织作坊如果不雇佣女工,难道还要男人们去织布不成?
这和母鸡打鸣有啥区别?
这样不通世事的人也配当官,简直是可笑!
这篇文章一出,御史陈文斌立刻就被广大京城百姓挂在嘴上。除了部分守旧的老学究,老夫子,其他人都在说陈文斌这家伙简直是生活在书本中,他根本就不知道生活的艰辛。
能有人雇佣,老板每月按时发放薪水,家里就能多一分收入,生活自然就会好很多,这就是美好的日子。
这样还要被禁止,还让不让人活了?
有激进的京城百姓还打听到了陈文斌的家庭住址,还带了臭鸡蛋烂菜叶子在陈上班的路上候着,看到陈大官人的轿子经过,上去就是一顿招呼。
把陈文斌砸的狼狈不堪,成为京城官场的一大笑柄。
事情还没结束,朝臣们也开始朝陈文斌猛烈开火,说他上的奏折完全是贻笑大方的奇谈怪论,给朝廷官员抹黑,必须要严惩这种不懂道理的傻瓜。
到这会他才知道自己的奏折犯了众怒,是自己不通世事的结果。陈文斌为平息风波还请病假,说自己病了,需要休养一个月。
左都御史王越立马就准假,还问陈文斌一个月假期够不够,不够的话两个月三个月也是可以的。
等这件事完全平息,时间已经到了十月,向青山在码头迎来了他的爸妈和老婆孩子,同来的还有他的两个弟弟向钟和向岳。
府衙,后宅,向青山先是抱抱儿子,可儿子已经好久没见他,已经把他的相貌给忘了。向青山一抱,孩子还吓哭了。
再看看向钟,他现在着布衣配长刀,大漠的风沙在他脸上留下了粗糙的痕迹,显得越发的沉稳。
而亲弟弟向岳,则是更加俊美,一身肌肤雪白,长得比自己还要高,腰上挂的是一柄长剑,看上去绝对是文武双全的翩翩公子的形象。
向青山:“你们都长大了,该到了娶媳妇的年纪了。”
俩人都坚决反对,不过向二柱两口子倒是竭力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