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零八 发展经济 十九(2 / 2)

有家属有手艺的首先就被带走,优先安排。

可惜的是这一批中老年人中,和那些小孩是亲属关系的没几个,基本上都是独门独户的一个人。

“这就麻烦了!”向青山看到书办拿来的报表,恨的牙痒痒。

这批人中,小的安排去做童工,向青山于心不忍,良心上也过不起。而那些老的,又都是年纪大的干不了重活。

这可怎么办?

难道还要养他们一辈子?

这是个极大的包袱,武昌府就是再富裕,也承担不起。

还有就是襄阳府要知道这个情况,说不定还会送来老弱,这更加承担不起!

把他们丢在大街上,任其自生自灭?

这样是不可能的!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向青山现在的宗旨,把人丢在街上不管,这不是自己的作风。

三千流民,先是被分别安排在各处帐篷,向青山则在府衙琢磨开了,这批人到底该怎么办?

“我来替你解开这个难题!”

直到曹平过来,这件事才算解决,而且还解决的很好,可以说是双赢!

曹平的办法就是:那些小孩,自然是先要武昌府自己出钱养活几年,等长大些才能干活。这期间可以读点书,学点手艺,出师就是个熟手。

而对于那些个中老年孤老,则由汇通钱庄承包下来,汇通保证他们吃饱穿暖,有病能医,死后有葬。

而孤老们则在活着这段时期,替汇通在各处茶山桑园干活作为回报,“采茶;种桑;养鸡养鸭养蚕,这都不需要多大的力气。”

向青山觉得这个主意挺好,和后世带着自己的房子去敬老院一个道理,他很喜欢这种模式。

“不过兹事体大,还需要上报朝廷,不然会被人说闲话滴。”

这个报告打到湖广巡抚衙门,林浦对这个建议也很满意,不过他也说需要上报天听,免得好心还会被人指责。

报告再打到朝廷,有人同意,也有人坚决反对,可以说是毁誉各半。

赞同的说向青山这个法子值得推广,因为养老也是需要钱的,老了还要看病吃药,花钱无数。

反对的则说这些中老年人操劳了一辈子,就该在武昌府好好的颐养天年。

深处内廷的皇帝看了这则消息,深感向青山办事灵活,想法周全,不过他还要看看朝臣们的想法。

而小太子朱佑堂看了报纸,同样盛赞向青山做得好!

《大明新闻》也把这个消息刊登出来,京城的老百姓倒是都一边倒的赞同向青山的办法,说这才是过日子。

乡下有些孤老也是这么办的,邻居为他们养老,而后得到孤老的家产,双方各取所需,非常公平!

没几天向青山还在《大明新闻》上刊登署名文章,说了他对这件事的想法,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要让武昌府承担这桩大任,府衙也没这么多闲钱。这不朝廷刚刚给武昌府增税一万五千两吗,要是户部给给与减免,他还是愿意奉养这些老人的。

汇通是生意人,你要他们白白替武昌府养老,一点好处都没有,他们也不愿意。

这种两全其美的好办法还有人反对,那就让他们想办法拿出奉养老人的钱出来,他向青山坚决愿意承担这桩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