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卿,你不愿去太医院,那是好事,哀家也不劝你,不过今后做了官,太子的康健你要多多关心。明白吗?”
看到老太后意味深藏的眼神,向青山起身躬身回答:“小人铭记在心!”
“太子纯良,做他的臣子不吃亏!”
这倒是,连向青山这个学医的都知道,历史上的弘治皇帝朱佑堂是个好皇帝,还搞出个王朝中兴。
太后不像内阁这么忙,整天奏折能堆成山,老人家絮絮叨叨的和向青山家长里短的聊了好长时间,不住不觉个把时辰都过去了。
等到告别时,老太后再次让宫女挑拣些上好的陈色送给向青山。还嘱咐:“回春堂药铺是个诚信商人,有机会多帮衬下。”
向青山也回到:“回春堂口碑极好,是自己首选的合作目标。”
老太后颇为高兴,笑着说:“好,你的名字哀家记住了!”
向青山刚刚走出午门,就被一群穿绿袍的人给拦住了,这些人自称是太医院的,领头的一个姓陈;是个中年人,另一位是个老头,姓杨。
尽管来者不善,向青山依然是笑嘻嘻的打招呼:“诸位前辈有何贵干?”
杨老太医一脸和善的说,听闻向青山医术高超,大家都是同行,想来互相认识下,以后说不定还有机会一起合作。
认识,合作?
和这些人有啥还合作的,向青山知道这是同行之间的刁难来了,他马上警觉起来,嘴里打着哈哈说不敢,自己是晚辈,还需要向前辈多多请教。
马上就有人开始倨傲的盘问,“向青山,你读过《伤寒,金匮,内经》没有?”
这三本都是学医必须要读的经典之作,向青山怎么可能没学过,他也老实不客气:“不但学过,而且打小就背的滚瓜烂熟。而且读的还是全本哦!”
这年头医书不受重视,再加上各家都把医书深藏不漏,所以市面上流传的医书大都残缺不全,所以向青山还把看过全本拿出来炫耀一番。
当即就打赢了第一回合。
看在读书上无法战胜,陈太医有改变花样,开始大力吹捧向青山,说他在天花疫情中功勋卓著,堪为医林翘楚。
但话锋一转,又说:“可我们当大夫的手头都会有些难以治愈的怪症。但孔圣人又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想请教下东流老弟,看看您可有好法子。”
“是呀是呀,您也露一小手,让我们长长见识。”有个太医连最起码的虚伪都丢掉了,一脸奸笑的说。
连太医都治不好的病患,绝不是啥容易治的病,向青山那里愿意淌这摊子浑水,再说了,这是同行相嫉,胜了没啥好处,败了还要被嘲笑。
“这不好吧,连你们经验如此丰富的高年资太医都治不好,我这晚辈怎么可能有效,还是免了吧。”
又有太医索性拦住向青山的去路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你给看看,或许还会有奇思妙想也未可知。
“不用再推了,明天刚好是朝廷的休浴日,早上咱们在回春堂不见不散。”
陈太医:“如此正好,就这么定了。”
说罢,太医们竟然一哄而散,顷刻间就跑的没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