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祭天大典(2 / 2)

北风疾 咪尤 1484 字 2020-09-20

二人竟似闲暇间随意的攀谈起来,不过前一刻,此间发生的一切凶险,在他二人眼中好似寻常事尔,根本不之一晒。

……

行不远,萧鸿辰忽然回头望向严守臣,“严卿怎么眼中微红,似有不忿怨恨之色?”

严守臣紧几步跟上前来,伏低身子道,“臣……眼中微红是为陛下圣体无恙高兴的,实在是吉人天相,我大夏之福!不忿贼人竟然得脱,这如何能够,必要尽起九门兵马将这几名刺客拿回府衙严加审问、从重治罪,诛其九族才是。至于怨恨……却不知谁人是今日这事端的幕后黑手,行刺陛下,欲伤亲王殿下,这是要伤我大夏国本之弥天大罪!臣,恨不能生啖其肉,以解心头之恨!”

他看苏赫一眼,复又言道,“今日幸亏苏统领!陛下慧眼识良才于微末,得苏统领这般忠义干将,实在是要为陛下贺,为苏统领喜,为大夏得此栋梁高呼陛下英明啊!”

“哈哈。”萧鸿辰朗声而笑,“知寡人者,严卿是也!”

……

南山天祭坛。

乃是前朝所筑,至今已有数百年之久。

分设圜丘、谷丰两坛,占地甚广。均是天圆地方的建制,高大宏伟,庄严肃穆。

圜丘祭天,谷丰祈雪。

皇帝陛下圣体无恙,刺客尽屠之,天祭坛官兵安抚百姓已毕。

周遭簇拥的百姓,已有数万。官道之上那血腥的尸块,迅速被清扫干净,重新铺垫上厚厚的黄土,复又汇聚而来的百姓不知几何。

护卫的兵马如临大敌,天祭坛四周刀枪林立,兵将皆大瞪着双眼,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禁军已然尽数自城中赶来此处,如若陛下祭天之后返回城中再有些许变故,估计今日就不知将有多少人头落地。

……

天祭坛祭天祈雪的一应陈设皆是由工部并内务府搭造,礼部侍郎监督检视未敢有丝毫的怠慢。

头一天上午,礼部尚书同礼部上下官员又来确认一番是否有所遗漏差池,稍后,便有康亲王萧仲善前来最后巡检一遍。

萧仲善主掌宗人府,在皇室之中年纪最老,已经老的有些疯癫。

他溜达达转了一圈,临走之际却突然扔下一句,“这里,是要死人的!”

……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祭祀甚至比刀兵战事更为隆重。

坛上,天青色神幄之下,设神位七座。

其下自东向西分列日月星辰、云雨风雷牌位,其中雨神牌,放置在最前端。

祭台之上陈列祭品百余。

景帝萧鸿辰的祭位之后,陈设着乐部操持的编磬、编钟、鎛钟等各类乐器十六组,数百件,排列整齐,肃穆壮观。

圜丘处,黄幔围罩,旌旗如林,大红的地毯自坛外一直铺到坛前。东南燔牛犊,西南悬天灯,烟云缥缈,烛影摇红。

太和钟响毕,鼓乐声起,奏响‘始平之章’,祭天大典开始。

景帝萧鸿辰主祭,百官位列齐整,随侍在他身后。

上香祭礼之后,一篇洋洋洒洒的祭文,乃是萧鸿辰御笔亲书,已刻在祝版之上,由他亲诵之。

……

祭文中说了些什么,苏赫没有留意。

他心下仍在思忖方才这番纷乱。

他搞不懂这大夏的朝局,搞不懂大夏的皇帝和他的一干重臣,甚至搞不懂大夏人。

行刺一代帝君……以此为引,便要刺杀一位辅政亲王!这等要无数人掉脑袋的大事,之后却能如此云淡风轻,君臣间尚可谈笑如常……

他们究竟是有多能忍。

他们脸面上那张无形的面具又究竟有多厚。

这一切,在北狄是无法想象的。

严守臣竟招来南巫东隐这般高手……最后那一剑,苏赫认得出,出手就是严俊卿!

既然他都识得,此间那么多人会无人识得?

他们既然也能识得,却为何一个个都好像根本不识得……

苏赫自然知晓严守臣方才眼中的真意,他虽是谈笑自若,实则胸中已是悲愤难忍。如若这般,今后七日间,这位严国公会不会对师姐有些什么不利之举……

……

苏赫皱了皱眉。

他在祭坛之下,向着跪伏起身的上万百姓扫视而去……竟然未见到柳仙儿。

她理应由翠儿扶持着位列在众人之前,那一贯笑眯眯的模样远远望着他的。

然而他此时才猛然发觉,已经很长时间未见到她的人影。

她此刻就在人群中么?

想想应该无碍,她是机灵的,而且方才听闻禁军的一名将佐报来死伤的百姓也只有十数人,均是百姓四下奔逃相互踩踏所至。

此时看不到她,他竟然有些莫名的不安。

……

奏‘清平之章’,送帝神。

萧鸿辰行三叩九拜之礼。

奏‘佑平之章’。

萧鸿辰步下圜丘坛,侍卫随扈,百官随行。

祭天大典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