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滴很!美滴很!
嘿嘿嘿李二浮想联翩,傻笑起来。
邦邦邦
李二突然回神,看到沈南拍着他的肩膀面色古怪。
怎么了?
你刚刚笑的好猥琐,口水都流出来了。想什么?
嘶
李二急忙吸了一口,擦干口水。刚刚我真的露出那种窘态了?他试探的看向杜如晦。
杜如晦弱弱点头,随即看向旁边若无其事的吹起口哨。
这里太晦气了,我们换个地方。
沈南搬着躺椅来到另一个庭院中,美滋滋喝一口小酒,杜如晦求知若渴:沈老弟,你刚刚说的突厥入侵?这你怎么是真的么?
杜如晦本想说怎么知道的,但这不就说明自己知道这件事?故而话锋一转。
战火虽然还没烧到长安,但战鼓已经响起了。
老杜,你说突厥入侵这么大的事情,谁最先知道?
杜如晦一愣:是朝廷!
昨天,尉迟恭领兵出城向北了。
况且,从昨天开始,市面上的粮食就越来越少,粮价短时间翻了一倍!这必定是有人囤积居奇,打算在合适的时候高价售卖!可今年关中大熟,怎么会有粮荒呢?
杜如晦恍然大悟:所以据此断定,有兵祸诞生?
粮价上涨的速度太快,这场兵祸必定距离我们很近!
除了能够短时间威胁长安的突厥人,我想不到还有什么原因。
还可以从心里来判断。李建成把忠于皇帝的禁军都调到外面了,关中由此空虚。而玄武门的一场纷争更是弄的人心惶惶。
如果你是颉利可汗,长安兵力空虚,并有前太子遗党虎视眈眈,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你会不会举兵入侵呢?
竟能把别人的心理分析的如此明确,杜如晦佩服的五体投地。
那兵部库房的猫腻呢?据我所知,新上任的兵部尚书杜如晦可是口口相传的好官啊。
沈南喝了一口酒,房谋杜断,天下闻名!可库吏的历史比大唐甚至大隋还要悠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不懂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就和刚刚一样,他堂而皇之的拿着铜器走过你们身边,你们不也没发现么?
杜如晦满面羞惭。
况且,这是吏员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兵部库房是这样,你以为户部库房能干净么?那里面可都是钱!虽然进出要脱衣服,但库吏练成这么一招,谁能知道人家夹带了?
我保守估计,户部每年会丢十万贯,户部尚书也找不到原因,只能巧立名目销账。不然,一个无能的帽子扣下来,他可承担不起!
这
李二恨的咬牙切齿,他现在对沈南深信不疑,一想到自己为了几个通宝节衣缩食,可每年至少十万贯被人悄悄拿走,心都在滴血啊!
那群蛀虫!还有户部尚书
裴矩,你真无能!
(如果大家觉得好看,麻烦将免费的鲜花和评价票给我投一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