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厅中群豪闻声心中均各不服气,这里在座的,每一个都是各自门派中的顶尖人物,现在凭什么人分三六九等,一定要细分出来甚么大师与小师呢?
荆百里却将目光偷偷看向玉摧红。
在这个道爷的心中,当今武林之中,有资格能称得上“大师”如同凤毛麟角,比如雪斋先生叶知秋,比如一代剑魔玉非寒,比如血旗门主郭不让,还有那新月教主秦穆萨这四位,呵呵呵,这一次,权当玉摧红是作为他父亲的代表来列席滕王阁大会,可,拖沓了这么久,也不见有人把玉小哥请到贵宾席位上去呀!
慑于宁王之威严,这时大厅中一片肃静,只见两名婢女领引着两个人走上楼来,一直走到其中两张桌子旁边,又有专人分请他们入座。
大家细看这两个人时,见当先进来的是一个足踏云靴的道人,约有五六十岁,双目炯炯闪光,两边太阳穴高高鼓起,清瘦矍铄,银须飘飘,更衬得他道骨仙风。
不待他开口,己有人惊呼道,“龙虎山正一教的张再坤道长。”
玉摧红身边的荆百里失口说道:“二师尊!”
龙虎山正一教!如此轰动的名头,连荆百里这样的大剑客都听得一震。
遥想北宋末年当年华山论剑,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技惊天下,人称“武功天下第一”,期间王重阳度化七位弟子,即有名的“全真七子”,全真教由此大盛。蒙古人灭金,全真教祖庭重阳宫被蒙古兵炮火所毁,全真七子早年殒殁几位,而剩下的在道尊丘处机率全真弟子殉道尽毁,天下人以为,世间再无全真教。
大元建立,不曾想在江西龙虎山兴起了正一教,正一教教宗张道陵,更是远在东汉时期的人,而其后人张鲁在三国战乱时期也曾割据汉中,守得一方平安。正一教祖庭在华山之巅紫霞殿,本不在龙虎山,只是在全真教殒殁之后,龙虎山一带正一教兴起,教徒甚多,能人辈出,世人谓“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之后是武当。”而少林,武当皆讲究出世问道,并不问世事烦恼,而此正一教却如全真教一般,既出世更入世,武功高强,扶贫济世,细查功夫路数,不知何故,竟然是全真一派余脉震荡。
当是时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天下,忽必烈早年曾有缘全真教丘处机道长,忽必烈胜出,大元初定,人心由乱思定,不愿再搅扰天下,所以,不管是正一教,还是全真教余脉,蒙古人并不在意。到了大明本朝,正一教光芒所在,第一代宁王朱权与正一教张天师交好,张天师筑“南极长生宫”赠道友宁王,今日之盛会商议地点,却正是南极宫。
可以说,此番地主虽是宁王,但正殿里供奉的祖师爷正是王重阳,请来的客人,却是正殿里的执教道长张再坤。如今南极宫还是南极宫,宁王和张天师还是叫作宁王和张天师,但已经是多少代的宁王和张天师了。
说起来这宁王和张天师还真是有渊源,宁王封王尊号世袭罔替,当下的宁王朱宸濠,朱元璋五世孙,第一代宁王朱权第四代继承人,可以说是宁王五世。而第一代宁王朱权与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交好,原来这正一道教出世入世,道士道姑并不似佛教,可以婚嫁生子,而五世宁王朱宸濠与张再坤也是几世好交情了,焉能不尊贵。
面前的这一位张再坤,是执教掌门张再乾的师弟,虽然很少涉足江湖,但是他修为深厚,是每一个江湖少年们心目中神祗一般的存在。
今日有幸,得见真人,大家纷纷起身见礼,张再坤点头回应。
第二个人却是一个胖大和尚,看体重少说也有二百来斤,好在他慈眉善目,满脸透着喜庆,便如同庙堂中供奉的弥勒佛一般。
这时通过介绍,大家认出,这个胖大和尚乃是少林寺本梵禅师。
这一僧一道,一胖一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倒也让人觉得有趣。
只是少林寺为佛门禁地,相对比较封闭,这位本梵在江湖上又没有甚么出名战绩,名气一般,所以,轮到本梵的面前,上前拜见的江湖人寥寥无几,场面难免有些冷清。
看着空出来的第三,第四席。众人忽然冷静了下来。
习武之人本来都是一些眼高过顶的角色,今天有幸受邀参加滕王阁大会,大家想到的都是如何能够一战成名,待得见到这一僧一道,心中一下子少了许多底气。
众人寻思,“讲好的滕王阁大会,便是年轻人成名立威的机会,还未开始,便先用这一僧一道压住大家,人家什么修为,我又是什么修为,让我们挑战这两位老人家,这不是让我们用鸡蛋去碰石头吗?”
若不是众目睽睽之下,实在有些下不了台,有几家便准备着打道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