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夜班编辑的苦水(1 / 2)

报社距离楚阳家住的桂园小区,有9公里出头。

前一世,楚阳拿到驾照后,到现在还一直没买车,因为买不起。

现在,他的驾照刚拿到手一年,买车大概要等这一轮牛市结束了。

没错,这一世快速积累财富与各路资源,楚阳只能先靠着一轮即将到来的大牛市,全力做上第一个台阶。

现在可是2014年初啊,一轮疯牛市的前夜。

如今,手里的每一块钱,在楚阳眼里都很宝贵。

出了小区,坐上公交车,楚阳闭眼靠在椅背上,开始琢磨怎么搞点本钱加仓股票。

昨晚他查过了,现在手里两个股票账户,加起来有11万资金,全换成一只互金股守到明年5月的牛市顶峰,大概能翻20倍左右。

那也才200万出头,远远满足不了他的胃口。

下午2点40分,楚阳下了公交车,又步行约5分钟,才赶到虹阳城东郊开发区的虹阳日报报业大厦。

距离上班时间,还有15分钟。

眼前,是一栋大地震后新建的7层办公大楼。

不少员工都悄悄议论过,从楼顶望下去,整个大楼的造型,像一口棺材。

鬼一样的设计。

事实上,两三年前,就是传统纸媒最后的辉煌期了。

移动互联网诞生之后,纸媒一边挣扎着,一边快速滑落。

发行量锐减,广告收入锐减,员工收入大滑坡。

8年前的2006年,楚阳在京城做财经记者时,一年还能挣十五六万。

现在这份虹阳日报夜班编辑工作,一年下来,到手的还不到10万。

这是纸媒一路下坡,从业者一路滚落下来的鼻青脸肿,够讽刺的。

前一世,楚阳在2010年放弃京城的高薪工作,就为了一个完整的家庭,回到才130万人口的虹阳市。

没想到,一年之后家就没了,维系了5年的第一次婚姻破裂了。

想着这些事,楚阳走进大门,跟热情招呼他的门卫笑着点点头,踩着花岗石台阶,拾阶而上。

报业大厦4楼,要闻部办公室紧闭着,楚阳掏出钥匙开了门,五张办公桌,一个副主任,三个责编。

主任胡三桂是编委,坐的是单间,在照排室的隔壁。

楚阳现在就是责编,开门第一眼就扫到了自己的办公桌,面向门口的中间位置,靠里边那张桌子是副主任董飞。

办公室还有两个责编,刘浩和郑玉洲,都是30岁左右的年纪,座位在对面。

楚阳想起来,前世在这间办公室上班时,自己总是第一个到岗,没想到重生后第二天,仍然下意识延续着这个习惯。

下午3点半,值班编委召集开编前会时,才叫正式上班。

不过,报社也一直有规定,要求夜班编辑下午3点前必须到办公室。

实际上,真没几个人遵守。

楚阳洗了茶杯,泡了一杯茶,回办公室路上,撞见了一个埋头看手机的高个女子。

很快想起来,这是照排室的周琴,今年快30岁了。

“琴美女,今天上班这么积极啊。”楚阳笑着打声招呼。

周琴抬头,展颜一笑:“阳哥,你才是积极分子,每天都是第一个到。”

“工作不积极,思想有问题!”楚阳调侃一句,回了办公室。

没想,周琴很快又过来了:“阳哥,你再帮我看看股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