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学习之前发布会的形式?比如一年推出一款。
杨志明提议,大家有的点头,有的还在思索。
那这样的话,我们现在推出新产品的次数就会降低,不过质量就提高了。
关键是性价比,我们目前的性价比,实在是变化的太快了,而且市场也不稳定。
徐晓补充道们现在的定价也不好定,毕竟人家出一个新产品,对于我们而言,肯定是有影响的,那么我们也是为了应对这些影响,必然是要调整后续的计划。
目前我们现在有几条线的产品?
杨志明忽然问道。
有三四条,但是成品的只有三条。
之前华融手机也是按照杨志明的吩咐,直接是弄了一个上中下。
首先就是经济型,毕竟现在学生群体对于手机的需求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这方面的销量已经占到了一半以上。
这类产品,主要就是性价比,所以可以多推出。
杨志明这样想,这样的产品使用寿命并不长,所以要多出,一年可以推出三到四款。
嗯,这样看来,比较合理。
中档的手机,一年出2款,这样的话,上下半年我们都有声音,如果说上半年出现了什么情况,我们在下一个半年内,也是可以调整的。
这些人都默默的点头。
我们之中,也是有这些人持有这种想法,不过这样下来,我们的研发成本,以及整体的
杨志明点点头办法,现在手机行业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如果现在不努努力,接下来,我们想追也追不上了。
徐晓表示赞同的,我们现在不仅仅是要建立品牌,建立口碑,更是要完善我们自己的生产机制,这样的话,对于市场而言,我们就是长盛不衰的了。
可是杨总,这还有一些问题要完成。
嗯,什么问题?
杨志明很好奇,这些人有什么意见呢?
关于研发成本这一块,我们之前一年总共就做三四款产品,已经接近了我们的开发极限,但是现在又要延长产品线,还要关注市场,我们感觉忙不过来啊。
这个问题,我之后会说。
杨志明知道,现在如果要推出新品,增加推出的频率,那么对于这一块的人手,自然是要做出调整,不过还有一种办法。
其实,我们对于手机的主体,一年只需要研发三种类型。
然后,剩下的批次,按照这三大类的不同需求,针对的不同人群,做出一些小的调整,这样的话,虽然说看上去是三四款不同的手机,但是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这样的想法,徐晓也是第一个表示赞同。
这个做法好,我们先用全力研发出三款手机,然后根据其他的情况,进行调整。
确实,这样的话,我们也是既能够灵活应变市场的挑战,又可以把产品做好。
杨志明所说的这个方案,也是得到的集体的认可。杨总,这一招,确实是妙啊,我们马上就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