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三四倍的开支(1 / 2)

周秀芳一听,却对杨志明说明,你可别小看开店,这想要开得好并不容易的。”

说到这里,周秀芳不禁羞得低下了头。

这开店其实就是做零售,表面上只是小档,可实际这里面的学问却很大。而做零售往往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直接收取现金,跟做工厂相比,有着更多的优势。

另外,做零售也可以做出品牌,做出连锁加盟这样的商业模式,可以说发展潜力无限。

在十多年后涌现出来的一批知名品牌,有不少就是做零售起家的,像卖男鞋的星期六鞋业,卖女鞋的百丽,卖电器的国美等。

杨志明也考虑到,现在处于这九十年代中末期,人们的消费意愿并不高,大部分老百姓还是喜欢把钱存在银行里。

可这年代的消费潜力,却是随时被激发出来的。

并且,由于消费水平不高,商业竞争,特别是零售端的竞争也不是很激烈,大部分国人还没有商业意识,不像十多二十年后,人人都有着创业的野心。

想到这里,杨志明点着头,他表示会全力支持周秀芳这样的想法,并且会跟周秀芳一起合伙,先做一个店。

“我们找天跑到镇中心,看一看,究竟有什么店面,另外就是要计划好,卖什么样的东西。”杨志明对周秀芳说出他的初步计划。

周秀芳又跟杨志明谈了很久。

两个人谈到十二点,都感到有点累,最终相倚靠着休息了一会后,

就手牵着手回家。

到了第二天。

杨志明醒来后,他的工作计划中有着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跟自己的母亲去附近镇街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仓库或空地,从而租用下来,作为他家未来的废铁收购站场地。

第二件事是跑到镇中心或附近的镇面,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店铺招租,如果有的话,他就带周秀芳一起来看看,从而把这个店铺租下来。

太阳刚开始的时候很柔和,可过不了多久,就变得猛烈起来。

杨志明和母亲杨洁不断地在另一个镇转来转去,逛完一个镇,又跑到另一个镇去,却发现想找合适的场地,真的不容易。

而杨志明之所以决定跑到另一个镇去做,是想避开陈学泰和马国发这种人,虽然他一点也不怕这两个混蛋。可他却想着,如果让人知道,这是他家的生意,那极可能会招惹恶搞。

因此最好是跑到另的地方去,并且,他也不打算让父亲和母亲出面,只是让光头强充当这个新的收购站的老板。

跑了很久,他们终于在一个镇的某个位置停下来。

这前面的一块空地,占地面积达到了两千多方,比起他们家以前的收购站,大了三倍。

母亲不禁摇着头,对杨志明说明,你觉得这么大一块地,行吗这都可以盖起一个工厂了,收购站如果做不么大,每个月的开支得多少钱阿”

杨志明却心里有另一个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