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歌给李白和易宏各倒了一杯水,递给他们。然后,将自己先前用过的杯子拿起来也倒上水,静静的喝着。
此时,易宏也耐心下来,喝着水。他在回忆杜甫的诗作,考虑着其中的意味。
“悲情,满纸悲怆。”王朝歌一字一顿的说着,看着李白和易宏,没有继续再说下去。
李白心中所隐约感觉到的,就是这种情感,于是说道:“如果这是一种自己的文风,倒也无可厚非,文人偏向于哪种创作风格是自由的,前提是要便于体现自己的思想。除非是天生多愁善感,这时就要自己把控得好,否则很易……”
说到这里,李白与王朝歌不约而同的说道:“走火入魔。”
李白心情有些沉重,没有再说话,王朝歌说道:“虽道是'不疯魔,不成佛',讲究做事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痴迷钻研,方能成功。这是初衷,心愿是好的,没有什么问题。但正如师父所讲的,这个进退分寸尺度要把握好,否则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易宏说道:“从杜甫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有才华的,年纪尚小,但未来可期。李兄是文学大家,在明后几日有限的时间内,从惜才爱才的角度,对杜甫善加引导,可千万不能入了歧途,进了文学创作上的死胡同。当然,也希望我们今日的忧虑是杞人忧天之举,若要如此,实乃我朝文坛之幸啊!”
王朝歌朝着易宏深施一礼,说道:“杜甫认我为兄,我是爱护于他甚于己。今易叔叔与杜甫无丝毫血缘,却为他说肺腑之言,我在此替自己的兄弟谢您了。”
易宏被王朝歌这一拜,弄得笑起来,说道:“朝歌,是年少有为,小小年纪见识不短,看问题做事情,比我身边的一些老人都要强上许多。你所看重的人,必有其不凡之处,我是爱屋及乌,因你而喜爱杜甫的。杜甫何其幸,机缘巧合与你结识,不羁于是人生中的重要机遇。”
王朝歌很是感激易宏的真言,说道:“易叔叔对朝歌的爱护之情,从朝歌获赠'神威护身软甲'起就令我感激不尽。您是我尊敬的长辈,是师父的知交好友,朝歌打心里爱您和师父,还有黄叔叔、胡叔叔和王叔叔,还有爱吃美食的三爷。”
易宏和李白都笑起来,王朝歌如此懂事聪明,谁人不爱呢?
王朝歌说道:“现在继续刚才我未说完的话,我用一个词即'浪漫'形容了师父的诗作,下面我用一个词即'悯世'来形容杜甫的诗作。杜甫天生带有一种忧郁的气质,他的家境很好,生活富足,按理说不应有这种忧伤多于阳光的性格,但可能也是他的魅力所在吧。正因如此,他的诗作中充满了人文思想,富有哲理的光芒,能够让人读后警醒自己的心灵。”
李白微微点头,他觉得王朝歌评价的有些道理,但又觉得有些还跟自己的感觉有些出入,至于是哪方面,一时又说不出来。
易宏见大家都喝了粥,也吃了不少糕点,就放心多了。想到明天的安排就说道:“明日,我们这边都是骑马,想到'都江堰'离成都还有些距离,我适才已让厨房预备明天随身携带的食物,水果、干粮、卤食和水都会带足的。只是不知庞兄和杜甫那里会是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也不知方便与否。”
王朝歌说道:“这个交通问题也好办,如果他们是马车,为了保持大家的速度基本一致,不耽搁时间,我就让杜甫与我同骑一匹马,庞叔叔就劳烦师父和易叔叔帮着想办法解决了。”
易宏说道:“如果庞兄是乘车前往,不如就把食物和杂物放到车上,我让一名随从跟车,腾出一匹马给庞兄。如果庞兄不会骑马,我就学朝歌如法炮制,与他同骑一匹马。”
李白说道:“这样安排甚好,我们骑马快些,到了'都江堰'可以先游览着。等马车到后再会合一处,差不多也要休息吃些饭食了,时间正好,事情也未耽搁。”
三个人又商量了一下明日在“都江堰”的游览安排,最后一致选定当年司马迁考察“都江堰”的地方是最佳观赏景致之处,游览各处之后,最后在这里既可休息,也可一饱景色,一举双得。
因为还要布置明天的车马,挑选人手随从,易宏就先起身告辞了,临走时还特意嘱咐他们早点休息。
送走了易宏,李白从门外提了热水进来,王朝歌去打了点凉水进来,两个人开始泡脚。
李白还在想着杜甫的事,就问王朝歌道:“朝歌,你对杜甫的诗作还有什么别的理解吗?”
王朝歌没有回答李白的问话,而是反问道:“师父,你也很喜欢杜甫吧?”
李白没有否认,看着王朝歌,点着头。
王朝歌笑了,说道:“所谓关心则乱,师父问我对杜甫的诗作还有什么想法?其实就是心中还有些事情没想清楚,具体是哪些也说不清。师父,我说的没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