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第九章*(1 / 2)

窗外凉风习习,偶尔会有一两声蝉的嘶鸣,在寂静的夜中显得格外明显。

李景焕头也没抬,看着手中的奏折,淡淡问道:“都处置干净了?”

作为帝王,他行事也不可能总是光明正大的,有些人暗地里有小动作,明面上又杀不得,只得私下处置,他培养了一群暗卫,就是负责这些见不到光的事情的。

“是,奴才幸不辱命。”

黑衣人站在书桌面前,除了说话时几乎毫无声息。

李景焕放下笔,看着他。

此人是暗卫的头领,原本是一名江湖人士,走的是刚不可屈、一身正气的路线,起初连下跪都不愿,后来因为一些江湖纠葛,不得不隐姓埋名,为李景焕所救,便一直跟着他了,如今在宫中屈膝叩首,双手沾血,做些见不得光之事。

李景焕突然有些感慨,轻轻一叹:“若不在朕手下,你或许还是在江湖潇洒肆意的侠客。”

黑衣人摇头,坚定道:“皇上是圣主,奴才在江湖之中,行侠仗义也不过救的是一两人的性命,跟着皇上,却可换得天下苍生之福,奴才不悔。”

李景焕温和地看了他一眼,有道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倒是他想多了。

“好了,下去吧。”

“奴才告退。”

打发走了黑衣人,李景焕又批阅了奏折许久,清晨才迷迷糊糊地合上眼睛,用冷水草草洗面,上了早朝,回来之后又要批改奏折,他上下眼皮渐渐合到了一处,伏在案上睡熟了。

党萧常侍在李景焕身旁,对方整日勤政辛劳,他都看在眼里。见李景焕支撑不住睡着,他实在不忍唤醒,浴室取了条毯子给李景焕盖上,命外头的太监宫女噤声,就守在门口。

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湛崇却突然匆匆而来,“劳烦公公通禀。”

党萧万般不愿,但也知皇上的脾气,适才也是他召了湛崇将军来的,若误了事,皇上对他可不会网开一面。无奈进去,轻声唤道:“皇上,湛崇将军来了。”

李景焕一个激灵,坐直了身子,“让他进来。”

“臣见过皇上。”

李景焕点点头:“免礼平身。”

“谢皇上,臣有本上奏。”

李景焕接过党萧递来的折子,大致浏览了一下,微微一笑,从案头一沓折子里头翻出一张扔给湛崇。

湛崇双手展开一看,竟是御史弹劾他的奏折,用词异常激烈,甚至斥他为国贼,当诛九族。

湛崇面无惧色,淡然地将折子合起。这些年李景焕一直派他做得罪人的事,还有一些关于改革的出格的提议,也都是李景焕暗示他家先提出的,有这么多人恨他,他一点也不意外。

李景焕似笑非笑地道:“这不过只是九牛一毛,这几个月弹劾你的折子可是都堆满了御案,甚至还有人说你欲意谋反,动摇我大夏的根基……”

湛崇垂首不语。

说实话,这些年他是越来越看不清这位皇上了。今日之举,他也猜不出是警告还是昭示信任,他相信李景焕改革之志绝不会这般轻易动摇,但是这些年对方对自己的打压也是毫不掩饰……

“臣无可辩白,不过清者自清,虽有三人成虎,也逃不过皇上明察秋毫。”

李景焕换了个柔和的表情,声音带了丝安抚的意味:“那个折子,你便带回去吧。这几月因朕命你连上几折,戳着了一些个小人的痛处,他们不敢怨朕,便弹劾于你,委屈你了。”

看来是打一棒子给个甜枣啊!

“此乃臣分内之事,怎敢妄谈辛苦,承蒙皇上不弃,愿意重用臣,臣不胜感激。”

话锋一转,他的表情更加诚恳,“臣作为皇上的伴读,与皇上一同读的圣贤书,有感于书中先贤之宏愿,虽无才无德,亦愿竭尽全力,无愧于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湛崇也算是有远见和眼界了,李景焕默默看了他片刻,忽然换了个话题,“如今却见不到你身着盔甲的样子了。”

湛崇一怔,抬头看他。

“罢了,”李景焕也不过是有些感慨,“不过一时感怀,朕乏了,你先下去吧。”

“是,臣告退。”

李景焕将案上弹劾湛崇的折子都扫到一旁,继续批阅其他奏折。

湛崇此时虽说看着无害,但终究是个隐患,就像个不定时的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炸。不过如今他还有事情要对方做,暂时还不想动他,所以先留着,找人紧盯着他,一旦有什么动向,立刻斩杀。

“党萧,祭祀的事情怎么样了?”